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聊技术分析:不能太痴迷

(2010-09-24 23:02:46)
标签:

闲聊

技术分析

痴迷

股票

分类: 股市探索

前些日子与一位朋友闲聊时,说起了选股,感到股票技术分析及软件太“周到”,而且各门各派的独门技术指标纷繁复杂,真有点应接不暇;但选股似乎并没有更加轻松,同时,一下子勾起了当年炒股的情景:十分怀念起那曾经极为经典也是唯一可以选择的“钱龙软件”,而且还曾经一度十分痴迷技术指标。

那段时光很疯狂,对自己的影响极大极深远。当时的股票系统相对简单是不具备公式编辑功能和指标深度选股功能的,为此还自己编过简单的股票分析系统,用于搜索股票。记得当时,也与很多朋友一样寄希望能找到所谓万能钥匙,设计出选股模型,曾经翻遍了各种公式,特别寻找公式最原始的根源和公式应用秘籍。后来还真折腾出了个系统,自己起了名字叫“异形”,用于搜索出当天股票K线形态和技术指标上的各种不寻常的线索。

但结果却令人十分沮丧,折腾的一头是劲,分析的头头是道,不仅没有挣到期望中的,还丢掉了原本持续操作和跟踪的真正大黑马(云白药、万科等);真正的打击来自于“519网络行情”,整个行情中也是碌碌无为,由于仍然迷恋技术指标,居然将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当时,电子商务十分红火,很多家上市公司都在打网络的主意,意在圈钱,其中有一家公司也要搞电子商务,当然要先折腾个“可行性研究报告”之类的东西才能通过ZJH配股,居然有人找我来编制其中电子商务部分章节,由此甚至都知道这个可研本子什么时间上报到了ZJH,居然还沉湎于此股的每天的技术指标,最后终于把大餐弄成了快餐……

那是一段对我来说最为不堪的日子,虽然仍然是豪情满怀,却已茫然不知所措了……但年轻毕竟是本钱,失败和挫折也同样是你未来的本钱!

股市中只要你还活着,从来没有真正的失败,机会有的是,只要你还能站起来去把握

当然,那段日子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一些公式指标也有了一定的内在的了解,特别是部分指标记忆深刻,以至于后来有段时间远离技术指标时也会不自觉地查看一下。如CR、MACD、CCI、DMI及K线形态等,以及特别的用法,如风洞、CR的4线粘合、ADXR泥潭等。

技术分析中的一些经典指标是有其特定使用条件和要求的,而且有些还隐含着特定的机会;例如:CR指标使用有一个其他技术指标所不具备的特点,令人拍案叫绝的“未来预测”功能,在钱龙软件里,CR各均线如果一旦粘合,意味着可能是暴涨起点,也可能是暴跌的起点。

(注:找机会与朋友们分享,已经将钱龙版CR指标及4线粘合的移植到了《飞狐交易师》中)。

关键是其后也因此躲过了一场大劫,2001年时突然意识到了上证大盘似乎正在构筑经典教科书上难得一遇的“喇叭口”,从而彻底长期远离了是非之地……

2005年时才有了捡起“垃圾式的封闭基金”的从容,守住了双鹭药业的一年的寂寞才享受了后来“通吃”的快感,有了08年底对长春高新的一剑封喉,更有了守望春花的耐心……

 

技术指标的确能发现机会,但要能长线守住必须依赖基本面的背景,否则大餐会被吃成快餐的,赴宴会变成买单的!

 

言归正传,与这位老友聊到后来都有一种共识:面对目前的市场热点,从中小板及创业板中选股越来越困难了,有了强烈的鸡肋的感觉,甚至连申购新股的兴趣都提不起来了。周围一些信息(技术上和消息面,有机会再聊吧)也让人不安,看来中小板及创业板不做也罢,似乎又隐隐约约有了当年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