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农行保荐人亏本清仓农行看成熟投行的本色

(2010-08-06 10:49:27)
标签:

农行

保荐人

亏本清仓

本色

股票

分类: 杂文

从农行保荐人亏本清仓农行看成熟投行的本色

一则“农行保荐人麦格理集团亏本清仓农行”的消息恐怕应该让国人思忖良久,当然更该思考的是国内投资人和所谓的券商、投行。

消息面是这样的:“农行H股的保荐人之一麦格理集团在H股“绿鞋”程序启动的7月29日以每股3.2港元“亏本清仓”手中的38.1156亿股农行H股;而农行H股上市当天7月16日,正是麦格理集团以每股3.274港元的价格带头疯狂“抢购”了38.467亿股,引发农行走出八连阳,一时风光无限。

这似乎让我们感到很不解:有必要这么折腾吗?一买一卖不仅不挣钱,反到是亏损2.67亿港元。其实这正是人家的老练之处,人家对整个过程火候的把握可以说是快、准、狠、独

下面来分析一下整个过程:

1、保荐人身份和义务

这里首先要关注一个重要细节,就是“麦格理集团”是农行H股的保荐人之一,农行的IPO过程自然要尽其本分,同时也是要承担风险的,承销费也不是白拿的,毕竟要“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为其自己尽量多挣上些“承销费”,确保农行能顺利上市,并力促启动H股“绿鞋”程序,“麦格理集团”在农行H股上市当天巨额增持不过是其的一种造市手段罢了。

2、增持时机把握老到

农行H股的发行价其实不低,如果不用些特殊手段的话,恐怕连发行价都难以守住;所以几大外资保荐人利用了国内“实力”资本的无限量托盘的有利态势和香港市场炒新的投机氛围,联手在农行H股上市当天斥巨资增持,形成了上市之初疯狂“抢购”。

情景再现7月16日,农行H股上市当天,麦格理集团以每股3.274港元的价格,斥资125.94亿港元,增持了38.467亿股农行H股。而摩根大通、高盛等多家外资大行也在农行H股上市之初疯狂“抢购”。农行H股因此在7月20日~7月29日出现大涨,日K线上走出八连阳,一时风光无限。

3、保证自己的退路畅通

作为农行H股的保荐人,“麦格理集团”放弃战略投资者的低价权而采取从二级市场高价购入方式真是全局盘的最精彩之处:因为从二级市场上直接购买虽然贵了些,但却是随时可以卖出的;不必受战略投资入股的锁定期约束。

这也注定了这种所谓的巨额增持只是投机性的造市,绝非什么投资,更不是看好农行的未来!

4、着眼全局,果断舍弃

目的一经达到,立刻全身而退,绝不拖泥带水!7月29日农行H股“绿鞋”启动,这意味着农行IPO任务成功完成,“麦格理集团”立即亏本清仓,表面看似乎有亏损,而且有些“亏”,但那么大的资金不在这个高潮时退出,否则到哪找承接盘。

的确不可否认,麦格理集团是唯一彻底清仓的保荐人和护盘人,完全不理会如摩根大通、高盛这帮投行大佬,表现出了极强的独立性,甚至不惜牺牲巨额帐面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7月29日,农行H股二级市场最低价为3.52港元。麦格理集团此次减持价格不但比农行H股市价低了10%左右,比起自己的买入成本,每股也低了约0.07港元。这意味着麦格理集团本次减持合计损失了约2.67亿港元。

表面看此次麦格理集团对农行的一进一出的确是亏损了,但可别忘记其是保荐人,是要拿保荐费的,足以抵消其亏损;这保证了其巨额护盘资金的“全身而退”,请记住投资市场中永远的首要任务是“生存”!同时,人家巧妙的利用有利条件完成了“保荐护盘”的分内任务,而且顺手启动了H股“绿鞋”程序,扩大了募股数量,也增加了自己的保荐费。

值得反思和学习的:

1、投资市场中永恒的话题是首先保证自己的“生存”;投资市场中比的是谁活得更长!

2、投资时要有大局观、全局观,所谓“看大势挣大钱”,勇于牺牲局部换取大局

3、投资时要有主见,庄家、专家的热捧并非一定都真的,也可能是在做局;“天上从不掉馅饼,倒是可能掉铁饼!”

 

要注意的是:农行的IPO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完全可以用“质次价高”来形容,这里不想争论,但只想说一点:价值不是托出来、炒出来的,价值是跌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