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艾滋病疫苗有望克制艾滋病
(2010-01-17 00:10:17)
标签:
国产艾滋病疫苗克制艾滋病股票 |
分类: 基因生物资料 |
不久前沉寂了28年的艾滋疫苗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美国和泰国合作的艾滋病疫苗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与此同时,中国科学家所做的艾滋病疫苗试验也已经完成的临床一期试验,正预备进入临床二期试验。这两个艾滋病疫苗的成功为人类早日找到艾滋疫苗带来了新的希望。
国产艾滋疫苗
临床Ⅰ期试验完美收官
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透露: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研究临床试验第Ⅰ阶段已经结束,结果显示疫苗“非常安全,效果非常好”,目前开始进入临床试验第Ⅱ阶段。
临床Ⅱ期试验开启顺利
参与国产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Ⅱ期一阶段的最后一组10名志愿者已在广西自治区疾控中心完成了疫苗接种工作,经过72小时观察,无一出现不良反应。至此,这一阶段共30名广西志愿者接受了疫苗接种,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国产艾滋病疫苗的安全性再次得到验证。
Ⅱ期又分为3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中,考察的是疫苗在人体中的耐药剂量,以优化疫苗的最佳剂量。第二、第三阶段为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研究,对免疫程序和联合免疫剂量进行探索,检验疫苗的免疫能力有多强,能否为人体提供保护。
美产艾滋疫苗
泰国的艾滋病临床试验是一个以社区试验为基础的随机的、多中心、双盲并且有安慰剂作为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者通过试验对用于初免的金丝雀痘病毒载体疫苗ALVAC-HIV和用于加强的重组gp120亚单位疫苗AIDSVAX
ALVAC-HIV
美产HIV疫苗档案
新型疫苗是由两种疫苗组成的“联合疫苗”,其中一种负责刺激免疫系统,使其做好攻击艾滋病病毒的准备;第二种则担当“助功手”,负责增强免疫反应。但研究人员目前尚不清楚其发挥作用的机理。
国产HIV疫苗档案
中国号艾滋病疫苗类型:复制型多价活病毒重组疫苗
疫苗载体:复制型天坛株痘苗病毒。经过基因操作技术将4个毒力基因剔除,用4个HIV的毒力基因取代。
该病毒载体是自1926年从天花患者的疱痂中分离出来的病毒,经连续传代减毒而获得。它具有宿主范围广、繁殖滴度高、温度稳定性好、无致癌性、易于基因工程操作等优点。而且痘苗病毒基因组容量大,非必需区多,适合于多个外源基因插入和蛋白质的正确合成、加工和翻译。
曾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天花疫苗,安全性得到多年的充分验证。副作用小,据资料显示,一般副作用80%以上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而高危艾滋病人群不是儿童,可以规避大部分的副作用。
疫苗原毒株:HIV-1
重组DNA抗原成分:gag、pol、env和nef基因。
Gag基因:
即组特异性抗原基因,编码分子量为55KD的前体蛋白(P55),由未拼接的病毒mRNA表达。P55经病毒蛋白酶切割,由N端至C端形成P17、P24、P15三种蛋白。P17称为基质蛋白(MA),附着于病毒脂质又层膜的内侧,形成毒粒的内膜,起稳定毒粒的作用。P24称及壳蛋白,形成病毒的锥形核。P15进一步被裂解为P9和P7两种核壳蛋白,与病毒的RNA结合。
Pol基因:
Pol基因编码病毒的逆转录酶(RT)P66和整合酶(IN)P32,由未拼接的病毒mRNA表达。RT由两个亚单位P66和P51构成,其N
Env基因:
Env基因编码病毒的膜蛋白,由单一拼接的mRNA进行表达,首先在内质网内合成分子量为88KD的蛋白质,在向高尔基体的转运过程中被糖基化而成为分子量160KD(gp160)的包膜糖蛋白前体,糖基化为病毒的传染性所必须。gp160被蛋白酶切割为gp120和gp41两部分,gp120位于感染细胞和毒粒的表面,称外膜蛋白,其上有5个高变区(V1~V5)和6个保守区(C1~C6)。高变区中的V3环区是阻断HIV传播的中和抗体结合的主要靶位,gp41镶嵌于病毒的脂质双层中,称跨膜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能够介导病毒脂膜与细胞膜的融合。gp120与
Nef
N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