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物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09-12-07 16:49:13)
标签:

生物产业

经济发展

新引擎

股票

分类: 基因生物资料

来源:科技日报

■  核心提示

 

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的目标是:

 

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向生物产业集聚,促进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加速生物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生物技术、产品和标准;培育若干个跨国经营的大型生物企业和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中小生物企业,形成若干个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专业化分工特色显著的生物产业基地;加强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和物种种质资源保护,提高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保障生物安全。

 

其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五大领域。

 

近年来,全球生物产业销售额几乎每五年就翻一番,生物技术正在引领着新的科技革命

 

■  权威解读

 

通过基因治疗手段“对付”恶性肿瘤;用低劣生物质生产出环保的生物燃气;手持小小芯片就能在购物中轻松检测商品质量……这些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幻想情节,而是生物经济时代的现实生活。

 

现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推动生物技术进步、培育生物产业的步伐,以此作为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先导产业,使之成为继网络经济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那么我国该如何抓住机遇,推进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抢占生物经济制高点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的出台,无疑为我们送来了春风。

 

————  背景  ————

 

抵御金融危机的新亮点

 

或许不少人还不了解生物产业的意义。其实,现在几乎人人皆知的、感冒发炎用到的抗生素,就是生物产业发展的成果之一。

 

生物产业发展至今,已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10年中,有超过49.8%的国际权威学术论文涉及到了生物科学的研发与应用领域。

 

近年来,全球生物产业销售额几乎每5年翻一番,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近10倍。事实表明,生物技术正在引领着新的科技革命。

 

当前,金融危机在加速当前经济体系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加快生物科技的产业化步伐。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负责生物产业发展的副司长任志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危机之后重振经济做好准备,而生物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选择。

 

促进我国跨越式发展

 

生物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昌林对媒体表示,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必须把握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加快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从而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对中国的跨越式发展非常重要,是我国赶超发达国家难得的机会。

 

发展生物技术也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人口压力日益严重、可耕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形势下,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都需要依靠生物技术的科研成果。

 

同时,发展生物产业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等方面,都有着巨大意义。

 

————  变化  ————

 

《政策》更具有操作性

 

事实上,早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简称《规划》),与《规划》相比,《政策》有很多实质性进展。

 

任志武认为,《规划》实施3年来,在加强生物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进重大生物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促进生物产业集聚发展以及推动生物产业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而与《规划》相比较,《政策》更加突出全局引导性。《政策》对涉及生物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聚、资金、人才、产业化、市场环境以及生物资源和生物安全等核心问题,都明确制定了详细的政策导向,将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向生物产业发展集聚,为生物产业发展创造完善的政策环境,从而加速生物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

 

《政策》更加具有操作针对性。《政策》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明确提出须在发展壮大生物企业、大力促进自主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同时对每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为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执行落实《政策》、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明确了方向。

 

————  亮点  ————

 

优先采购自主创新生物产品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疫苗、抗癌基因药品……这些或许都将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下一个爆发点。

 

《政策》确定我国现代生物产业将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五大重点领域。如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研发对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

 

《政策》明确提出,要建立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自主创新生物产品制度。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优先购买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生物产品。

 

专家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是:外资合资企业的研发药虽然只占药品数量的5%,但赚走了全行业利润的三分之一以上。多数中国医药企业以仿制为主,缺乏核心竞争力。建立优先采购制度,对发展自主创新生物产品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目前,我国生物产业集中度和集聚度较低,企业平均规模小,缺乏大型生物企业集团。这种情况不利于产业的迅速强大和可持续发展。

 

《政策》提出要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促进我国生物产业在某些领域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在这方面,目前,国内企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全球行业发展的形势。

 

《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引进、跨国经营等活动。推动生物企业间、生物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与重组,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具体而言,就是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整合,引导资金、人才和技术等产业要素往龙头企业集中。

 

大力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创新,离不开国家税收政策,那么对于生物产业具体有哪些税收政策支持?

 

《政策》规定,生物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生物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且,对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等生产企业,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政策。重点是要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办法、落实鼓励生物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政策,对生物基材料、非粮燃料乙醇等的财政补贴等政策。

 

加强对生物遗传资源保护

 

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是《政策》的又一个亮点。

 

《政策》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建立生物遗传资源信息系统,开展生物遗传资源调查、评价。加强人类遗传资源库和物种种质资源库(圃)及保护场(区)、原生境保护点、试验基地、管理体系建设。组织实施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工程,收集和保护濒危稀缺等重要生物资源。建立健全生物遗传资源出入境查验体系,加强对生物遗传资源出入境的监管。

 

同时,《政策》还加强了对生物安全管理。

 

■数字说话

 

2008年我国生物产业总规模近11000亿元

 

11000亿: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自2000年以来,我国生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8年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达20.45%。2008年我国生物产业总规模近11000亿元。其中,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8年产值达到7220亿元,占全国生物产业产值近66%。

 

30%:今年上半年,我国生物产业快速增长的态势未变,与去年全年相比,增长幅度虽有所回落,但仍比全国工业及高技术制造业同期增长率分别高15.82和18.33个百分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医药行业,2006—2008年生物医药行业实现总产值保持了年均25%的高速增长,其中现代生物医药行业2008年实现产值同比增长超过30%。

 

4341.02亿:2009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虽增长势头有所回落,但总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1至6月份,生物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341.02亿元,同比增长17.62%,带动生物产业保持高速增长。

 

■相关新闻

 

中国有望成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

 

“到2011年,中国药品销售总额将达到460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日前举行的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说。

 

针对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医药产业与药物创新,桑国卫在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他指出,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医药工业增幅有所放缓,但从整体看依然保持平衡增长的态势。

 

2008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增幅为25.7%,今年1—8月,医药工业同比增长17.39%。伴随着人均药品消费水平稳步增长,中国药品终端市场需求活跃,目前中国医院药品市场年销售药品规模接近3000亿元。

 

近几年来,中国医院市场药品销售年均增幅达24。84%,药品零售市场销售年均增长20%以上。

 

伴随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基层用药需求还将逐步增加,农村和社区药品市场也正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年均增长有望达到30%以上。

 

桑国卫表示,最近国务院出台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中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也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实施。这对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预计到2010年,中国医药七大子行业工业总产值约12580亿元,同比增长23%。”桑国卫说,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到2011年中国可望成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这不,在甲型流感暴发之际,有着一技之能的生物制药股就成了市场追捧的热点。

 

专家认为,我国生物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大力发展包括基因科学在内的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是应对金融危机、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在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是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生物产业。

 

国金证券行业分析师黄挺认为,在发达国家,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增长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的8—10倍左右。而目前中国的生物产业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首先,生物医药稳步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增加。2000—2008年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达20.45%。其次,2008年生物医药产业抗风险能力表现突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全年医药工业实现产值8666亿元,同比2007年增长25.52%。中国生物产业总规模超过万亿元,生物产业正在成为中国高技术领域新的增长点。

 

不过,黄挺也表示,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企业规模小,设备比较落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等几个方面。而且,目前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仿制而来,因为仿制药品成本比较低,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动力不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