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泰发力单抗体药物 新药上市1年半销售过亿

(2009-09-18 13:13:04)
标签:

百泰

单抗体药物

股票

分类: 基因生物资料

来源:腾讯财经

泰欣生(尼妥珠单抗)是在中国本土研发上市的第一个基因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2008年上市当年仅三个季度就销售6000万元,2009年第三季度截止销售额已经过亿,全年预计销售1.5亿人民币。

“上市仅一年半时间,泰欣生同期销售额已超过默克的爱必妥,这充分反映了泰欣生疗效过硬。”  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先宏称。

全球单抗药营收达300亿美元

单克隆抗体是生物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等多种疾病。

单抗药物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1999年全球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市场销售额只有12亿美元,2002年已经达到40亿美元,2004年全球销售额大约在103亿美元,2007年其市场规模已超过了221亿美元。在全球畅销生物药物10强中,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占了6席。预计2010年,全球单抗药物年销售额可望达到300亿美元。单克隆抗体市场是当今制药行业中增长最快、获利最大的市场之一。

单克隆抗体是针对特异抗原产生的特异纯化抗体,它具有高度专一性,能精确地瞄准、捕获目标靶点,特异性地与靶目标发生反应,因而有“生物导弹”之称。目前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共批准了13个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  7个是进口药,6个是中国研发的,其中有3个国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均为抗癌药物。另外,国内的6个产品中3个是鼠源型,1个嵌和型,2个人源化单抗。

上世纪90年代,时任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的白先宏曾多次率团访问古巴,对古巴的生物技术产生了深刻的印象。2000年,白先宏引进了一个古巴研发的新药——重组人源化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成立了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实体。当时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古巴方面技术入股,随后2005年又追加了资金。

攻克人源化技术难关

在合作研发、生产单抗药物的过程中,百泰面对两大技术难点,一是抗体人源化技术,二是哺乳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

由于抗体细胞是在小鼠身上培养并提取,因此早期单抗药物都是鼠源性单抗,这样的药物特异性很强,但却也常常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毒副作用明显。因此,第二代嵌合性单抗药物便对小鼠抗体表面氨基酸残基进行人源化改造,其人源化程度达到70%左右。第三代人源化单抗使人源化程度达到95%左右,使之更加接近于人体自身的抗体。如今外国在临床上已出现第四代全人源化技术。

白先宏表示,人源化技术的难点在于它需要大量的学科集成,非常复杂,任何氨基酸改变都会影响蛋白质结构、活性,这方面没有太多规范可以遵循,因此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探索。这是单抗药物研发的核心技术。”他同时指出,从安全性、疗效与价格来看,并综合考虑成本投入、产出时间、技术水平等因素,当前做到人源化抗体已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市场,“以后的技术进步我们还要继续摸索”。

由于古巴在抗体、疫苗等领域技术研究全球领先,百泰的人源化技术通过合作在3年内便有所突破。2002年百泰拿出泰欣生中试样本,开始进入临床。

哺乳动物细胞培养项目受国家关注

从2002年至2005年,泰欣生完成了鼻咽癌的I期II期临床,拿到新药证书。原本打算同年拿到GMP认证,正式投产,但不料新工厂的土建延期一年多时间,使得直到2006年底全套生产设备才调试、安装完成。随后,到2008年,百泰用了1年多时间攻关哺乳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

“从各方面来说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就像已经有了一个玉米种子,但要培育出一片玉米地难度还很大,这也是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所在。”白先宏说。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细胞培养工艺,一种称为“批次”,一个称为“灌流”。批次技术需要大型生物反应器,前期投入很大,而灌流技术则通过循环利用,可以降低一些前期成本。

这个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从一开始就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国家发改委将其列入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部863计划也对该项目投入科技经费655万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