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琪,高绍荣两项iPS研究有何不同?

(2009-07-28 09:17:18)
标签:

干细胞

股票

分类: 干细胞资料

上周国内干细胞研究领域在同一天公布了两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琪领导的研究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曾凡一领导的研究组共同完成的首次利用iPS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从而在世界上第一次证明了iPS细胞的全能性。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高绍荣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iPS  cells  can  support  full-term  development  of  tetraploid  blastocyst-complemented  embryos”的文章。首次报道了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完全由iPS细胞来源的小鼠。

这两项研究成果都是首次通过iPS技术获得完整小鼠,那么这两项研究有何区别呢?

据高绍荣介绍,他的研究组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琪研究组采用的实验方法不同,周琪研究组培育iPS细胞时用的是逆转录病毒,而他用的是慢病毒。此外,高绍荣研究组培育出的小鼠体细胞不需要加入转录因子就可继续使用,因为培育iPS细胞时所用的4种转录因子已经整合在小鼠基因组中,可以据此研究不同iPS细胞的重组效率,从而确定哪种类型的体细胞更适合培育iPS细胞。      

此外从研究结果来看,周琪研究组没有在小鼠身上发现肿瘤,但是从目前的实验结果来看,这些小鼠死亡率都颇高,有的呈现出不正常的物理特征,中国研究团队目前都试图阐明其中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