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由·理想·底线——写给法大与法大政治学

(2011-09-11 00:35:01)
标签:

政治学

毕业

中国政法大学

校园

分类: 生活记录

 今年7月,从法大毕业了。写毕业论文、论文答辩、办离校手续、聚餐、毕业留影、离别……整个流程与所有的毕业季一样,匆忙,伤感。时间就像一条河流,随着时间漫漫流淌,不知不觉经历着不同的风景,偶尔自己也觉得奇怪怎样就会走到,此时此地,这样一处风景当中来。life is a journey,很感激在这个旅程中,所有陪我一起走过的人——老师、同学、朋友们,是你们让这个旅程变得有意义。

一直记得第一次听杨阳老师的那节课,杨老师讲的主题是中国政治文明的独特性。虽然立足于对传统的解读,但是杨阳老师的思想却无处不体现着对传统的反叛,是非常大气的学问。课后找来杨阳老师的书一字一句读,甚至有种想哭的感动——这是我喜欢的学术,也是一直以来我在寻找的学术风格。也因此报了杨阳老师为导师。我一直认为,杨阳老师的学术是很耀眼的,但是在学术圈和生活里,他很低调,喜欢足球,行政缠身。曾经一度觉得很奇怪,一个有如此学术天赋的人,为什么要荒废天赋?直到有一天听杨老师讲授《孟子》,当他讲到孟子所构建的“忧患意识”、“使命感”和“风骨”,讲到“大丈夫之道”与现世浮躁时,我才忽然间发觉,也许我有些理解杨阳老师了:也许,他现在说的正是他自己。这是怎样一种无奈,但是这又是怎样一种坚守呢?在现世浮华中又有几人能在曲与直、方与圆中处理得如此得体呢?杨阳老师告诫我们“凡事是有规则的,规则是有限度的,限度是有弹性的”——是的,也许,在这样的世道中,只有秉持这样的原则,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中保留自己的一些本色吧。

“我们在这个社会里如一粒微尘,总被淹没于一片喧嚣之中。尤其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在汹涌的社会大潮面前,每个人如一片漂叶,既无力膛臂挡车,也不能力挽狂澜,甚至都难以独善其身。但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尽可能地清醒。你要清楚,社会大的走向是怎样的,将导致什么目标,是否可取。你要有你的判断,你要保持清醒,并时时反省,以你微薄的努力,应该将国家和社会推向哪个方向……我关心的是你们方向要明,道路要清。通俗地说,就是要做一个明白人。如果你是个明白人,你会推动社会朝正确方向发展,或当社会朝错误方向发展时,你能够减少它的危害,至少不去助纣为虐。也就是说,你至少是无害的。一次错误的选择,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只是走了一次弯路,但对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毁掉了一生。”

——以上是丛日云老师曾对学生说的一段话,我一直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记得以前看现任导师荆学民老师的《人类信仰论》,荆老师说信仰不是宗教,它是当你信仰宗教时的那种状态,仅仅是一种状态。当时,我也反复追问过自己,我的信仰是什么呢?后来渐渐明白,那就是这段话告诉我的——作为一名政治学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被舆论、权力牵着鼻子走,政治学人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素养,有自己冷静的判断,要学会判断这个社会的走向将是怎样的,如果力量太小,无法推动社会的发展,至少,要做个对社会无害的人。

一直都非常欣赏丛老师的原则,这个眼里揉不了沙子的人,常常能在媒体中看到他对时政的评论,有时候这些评论并不讨好,不讨官方的好,甚至不讨公众的好,但是丛老师还是坚持“说”,坚持他公民文化的普及。那些对国人的批评,更像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是啊,到底还要多久,到底要以怎样的途径,才能让我们置身于一个更好的社会?这真是个让人“一声叹息”的问题。

还有林存光老师,对林老师的感激,学生永远铭记在心。大四那年,如果不是因为林老师,学生可能无缘法大。林存光老师研究儒家思想,一直记得他曾用阿伦特的行动理论阐释古代士人对道义的执着追求。在我看来,林老师也正是这样一位“儒者”。

——做学问如做人。这是我对法大政治学老师保持真心尊敬的原因。还有常保国老师,庞金友老师……谢谢你们!还有储智勇老师,人生无常,来生请一定要保重身体,让自己和爱你的人幸福!

法大的学术风格到底是怎样的呢?记得以前写过一篇关于互联网极权倾向的论文,当时杨老师给了很高的分数,但评价的时候他说到“年轻人不要受太多西马的影响,他们描述的社会过于恐怖了”。虽然只是短短一句评语,但学生从中感悟到了法大政治学的某种精神——政治学不是只有权力强制、意识形态规训,不是只有统治与被统治,很多时候,政治学更是一种理想,我们需要探讨在何种规则与共识的基础上实现这样的理想,推进一个更好的国家,更好的社会,更好的你我。

也许法大政治学确实没有北大、人大、甚至华师那样的所谓“政治学旗帜”,相对于北大、人大,法大政治学比较少直接参与对政权的献言献策。但是我并不觉得法大政治学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我们怀抱理想,恰恰根源于我们对现实的深切关怀。——可惜现实还远远不够好。法大政治学是“象牙塔里的学术”,这是法大政治学的悲哀,但我认为,这恰恰也是法大政治学最值得尊敬的地方。

作为政治学人,我以曾求学于法大而自豪。

还要感谢杨门的各位师兄师姐们,曾经非常讨厌被师兄们强迫“读书”,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发现被师兄们强迫读的那几本书真的对自己的学术构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谢谢李筠师兄,师兄在学术上真严厉,您对我论文的猛烈批判,至今想起来仍然会脸红,但是谢谢您的意见,给了我很多启发;谢谢周灏师兄,与师兄讨论的关于文字、口语与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让我思考了许多,它们也直接成为了我毕业论文的一部分。还有金业钦师兄,虽然嘴上一直说“最讨厌你”了,可是实际上真的很喜欢师兄,特别特别喜欢师兄的真诚。还有赵越师姐,开学第一天,是你在大街上把迷路的我捡到法大,最后甚至将我领进“杨门”,现在我们一起成为了女博士,所以,还要请师姐继续关照。

还有我亲爱的同学们,东邪、西毒、欠儿、璇璇,谢谢你们朝夕相处的陪伴,这三年,在我心中,你们是最重要的人。还有晕儿、喵喵、海英、六六、胡总管、光光、小鹏鹏、志勇哥、娟儿、玉山弟弟……和你们同学,真好!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我想这个世界里,真的很难能遇到能陪伴一辈子的人,短短三年的相处,已是难得的缘分。而且这三年,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想到你们,想到那些“把日子过成笑话”的日子,会会心一笑,这样已经足够了——也期待着某一天,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我们能再次相遇。期待那个时候的我们都比现在更好。

毕业的时候,一滴眼泪都没掉,那个时候忙得都忘记怎样去伤感,可是现在的眼泪却没有忍住。请法大所有的政治学人们,大家都要幸福!不舍,但是仍然感激能与你们相遇。希望老师们幸福,在学生心目中,你们是了不起的政治学人。法大和法大政治学,是法大政治学人永远的精神源流。从这里,我们带着母校与老师们的期许奔向四方,希望将来也不会让你们失望。如果学生不能做到兼济天下,至少能做到独善其身,还有——遥望那个政治学人的理想。所以,也请大家一起加油!

http://s5/middle/55879853gac99eb2861f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