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10·28菜刀门"之
"非理性"校园保卫战"与"理性"危机公关进行时
2008年10月28日下午6时40分,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教学楼端升楼的201教室闯入一名手持菜刀(亦有人称"西瓜刀","水果刀")男子,将正准备上课的《比较法总论》老师程春明教授砍倒在地.程老师右颈被砍两刀,当即血喷;男子神情镇定,随即走出教室拨打110报警.程教授后经证实于当晚19:00左右于昌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杀人男子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四学生付某.
这条新闻昨天以迅雷之势登上了各大网站和报刊的头条或醒目位置.中国政法大学继年初的"杨帆门"事件,年中的"抄袭门"事件后,再次站在了舆论媒体的风口浪尖上,人称"菜刀门".
事件发生以后,整个法大校园,包括昌平校区,学院路校区等均笼罩在奇特的校园氛围之类.即使校方已召开新闻发布会,但各类小道消息仍沸沸扬扬地传播于师生之间.于此同时,我们发现,法大校内舆论与社会舆论出现了"两边倒"的状况.
法大学生纷纷法帖追忆悼念程春明教授.据传该教授曾入选校内"十大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身旁的不少同学曾在本科期间选修程老师的课,老师从法国留学回来,很有学问也很有个性;也有不少法理学的学生在上周五曾上程老师的课,由于出事那天老师还未开始讲课,因此可以说周五的课成为了老师的"绝唱".大多数与老师有过接触的学生都受到了不大不小的刺激.鉴于媒体之间对于"杨帆门","抄袭门"的报道,许多同学对媒体已经失去了信心,自发呼吁要"保卫法大","捍卫法大"等.至少校内舆论几乎已经一边倒向了程老师."法大再也经不起任何的伤害了",这是我的一位同学的原话.
但是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却绝不仅在于此.昨晚的新闻学课程上,大家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讨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假设我们都超脱于法大人的身份,假设自己是一名媒体人,请猜测将来的舆论导向将是什么?----得出来的结论是残酷的,我们认为今后媒体的关注焦点将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桃色内幕.这点在昨天的媒体报道上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不同媒体对此新闻的报道标题极其类似:中国政法大学一男生看似老师,传老师与男生女友有暧昧关系.官方消息至今还未明确公布,不论媒体涉及的那位女生是真是假,媒体将事件焦点聚集在八卦桃色内幕的这一点上已经非常明确.即使其中有对老师的肯定的介绍,但关于老师介绍的最后一句,肯定是那首据说为写给大四女生的"情诗".也许正如老师上课时所讲:“上帝说这儿要有光所以这儿就有了光,观众说我们要新闻所以这儿就有了新闻.”观众以及媒体的兴趣导向难道是我们所谓的"校园保卫战"所能左右的?
(二)政法大学学生为何会以极端违法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这个事件发生在北大清华,这个疑问就不会产生。但是它却恰恰发生在中国法学的最高学府。正如某大学的学生讽刺的那样:“之前听说法大学生的法学理论素养差,现在知道了实践素养更差”。这可能使社会对于法大及法大教育都会产生疑问。有同学说,杀人的学生不是法律背景的,是法大政管院的。但是法大还有一个简称,叫“中政”。政管也是法大的一部分,而且许多学生也选修了法学院的课程。在法学氛围的侵染下,大家也不是法盲。请法律专业的学生不要再以法律人自居,而将政管排斥于法大之外。
(三)法大师生冲突为何如此频繁?杨帆门事件中杨与魏姓女生直接的肢体冲突;抄袭门事件中杨帆解释杨帆称自己被学生集体“网络文革”;到今天的命案发生……现在的社会就是冲突的社会,不仅有政法大学有师生冲突,其他学校也有;不仅仅有师生冲突,还有婚姻冲突,阶层冲突等等等等。他们也许甚至比这件事情更加严重。但是法大类似事件实在太过频繁,法大学子,你们要怎么解释才能阻止人们在这连串事件中产生的联想呢?
(四)高校潜规则。假设本案中涉及的女生存在,据小道消息传女生为研究生,此事件与其在保研中的不公平对待相关--当然这点,法大学子包括我在内都是坚决反对的。法大的保研是公示公开的,身旁的保研人均没有听说过所谓的内幕。但是流言的流传实际上已经对法大构成了严重的伤害。这是我们最不希望见到的舆论导向了。
另外,还有诸如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等角度,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通过分析及事实的进展,我们很悲哀地发现。社会的舆论导向不会以我们校内舆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前者是大众传播,后者是组织传播,其性质、特征均不相同。如果我们真的无法避免流言的产生,为什么我们不能学会接受?我们为何不能改变校内这种非理性的“法大保卫战”,而以理性的方式来使事件得到更好的解决?我的意思是,面对我们无法避免的状况,我们应该学会做好一切最坏事情发生的打算,这样当事情来临的时候才不至于群情激奋却素手无策。相比企图通过悼念程老师的方式来引导舆论而达到的传播效果,我们不如采取更为适时适当的危机公关战略。
经历了杨帆门等事件的法大,危机公关、应对媒体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据传本校宣传部长前夜一宿没睡,29日上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公布了程春明老师的仆告。至少法大由过去的完全被动,已经转向了主动出击了。
但是上次的新闻发布会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至少还有以下几步还需要校方时刻准备进行下去:
(一)及时公布相关官方信息。官方信息即并不以为着完全真实的信息。很多的问题在考虑到校方利益、社会效应等方面,是可以也应该被规避。但至少校方针对所有的社会疑问给出一个足够合理的解释。即使公布官方信息也不意味着仅仅公布一个案件的进展情况。如“杨佳案”的案情处理被许多法大人不屑,其原因在于认为,杨佳应该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这是毫无争议的,但是公众享有知情权,必须有足够合理的作案动机为公众所了解,这种知情权不能被剥夺。法大人不能做没有法学素养的事情。因此我们认为官方消息的公布,在以下几个方面是不能被回避的:符某的作案动机、师德问题、法大的法学教育问题。
(二)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第一,正常人不会有如此过激的行为。符同学,一个在同学口中“挺好的人”怎么了?;第二,凶手在教室行凶,许多目击的学生当场就哭了、傻了,甚至有学生躲进了角落哭泣。这些学生的心理辅导亟需进行。当然校方已经启动了对他们的心理干预了。;第三,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我们是时候该反思反思这种心理不健康的案例时候具有普遍性了。这里是全国法学的最高学府,新生刚一进校学校或老师就给予了学生很高的学业期待和目标。我倒还没对同学们做过心理方面的调查,但以自己为例,新生入学时本人连续失眠了一个星期。除了课业的压力,学生们还面临着就业压力,恋爱压力,经济压力……这些问题怎样解决?
最后公布最新小道消息。有更新的情况请跟帖说明:
判决未下,禁止探监。检察院和公安意见不同。符某父母已到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