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岳麓区敬老院之行手记

(2006-03-09 12:52:06)
分类: 工作感悟

 

岳麓区敬老院之行手记

 

老人姓张,张孟立,老长沙,曾是国企职工。因严重风湿已无法直立,更无法走路。每日只能坐在矮矮的板凳上,移动位置是个大工程,只得蹲着,慢慢地挪动脚步。

第一次见到老人,是个大晴天,太阳暖暖的照着,老人在灿烂的阳光下把一床棉被晒到比他蹲着的人搞很多的栏杆上。艰难,但满脸笑容。

这次跟随班级来到敬老院,又见到了他。我蹲在地上开始跟他聊天——跟一位身有残疾的人聊天,至少在姿态上应该是与他平等的,更何况那是一位长辈。

    老人一如既往的笑意,也很健谈。最开始的话题是白沙古井。那儿是我的老家,儿时的记忆里,去白沙井的路上从来都是湿的。老人点着头,说那时白沙井的水是甘甜的,他不喜欢自来水,即使住在一师,仍然每早骑着自行车来白沙井取水……还聊到白鹤泉,“那儿古时候是有白鹤的啊……”

老人们最感兴趣的谈资往往是过往。谈到曾经的年少,曾经的挫折和苦难,老人的眼中有着一份快乐更有无限的感慨。然而提及现在,老人们往往只会程序般地寥寥数语。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敬老院里,尤其是对于行动不便的张爷爷,每天只能百无聊赖的打发时间而已。“……每天做什么啊?嗯,晒晒太阳,聊聊天,下下象棋……不过几乎每星期都有像你一样的学生来看看我们呢。”

“那您的儿女呢?他们常来吗?”——刚问完这个问题我已经后悔了。经验告诉我,来到这个敬老院的老人,儿女们大多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老人。我不知道该不该责怪那些儿女,也许我还太小,不了解成人的世界,可是我还是觉得子女是有绝对的义务好好赡养父母的,正如他们含辛茹苦的养育我们。

“我没有儿女。”……老人的笑容有些僵硬——这是比我预想的更为尴尬、悲伤的答案。

作为青协的一员,接触这些弱势群体越多,心境也变了很多。有时我甚至想这世界若没有志愿者该多好啊。正如对待这些敬老院的老人们,真正应该对他们负责的应该是他们的亲人,他们最渴望最需要的还是亲人的关爱。志愿者们来去匆匆,志愿者们只是过客而已。这个世界之所以存在志愿者,是因为还有很多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志愿者的很多行为从某种程度来讲是越俎代庖了。

    跟老人合影,老人说:“把相片洗出来送给我吧。”我说:“好,相片洗出来我带来送给您。”第一次来敬老院时,只是为了搞一次活动,把他当作是工作的职责而已。但只要一接触他们,之后的好几天脑子里总是闪过老人孤寂的身影。

    我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已经过世了。在他们生前,我还小。看到外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甚至还心生过厌恶。这段记忆成了我一生的遗憾。也许正是这一段遗憾使我现在面对任何一位老人都无法熟视无睹,无法把任何一个接触老人的活动仅仅当成“活动”。这不仅仅是志愿服务而已,同时是在赎罪,也是一份对生活的感恩,对生活给予我的一切的一切的一种回报,对老人为家庭为社会所做的一切的一种报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