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号屠场》与越南战争

(2022-12-27 18:15:29)
标签:

德累斯顿

大屠杀

比利.皮尔格林

芭芭拉

俘虏

分类: 读书

《五号屠场》与越南战争

那天小妹打电话说叫我去备点药,我答应了 ,把任务交给先生,他可好,骑车子去田野上溜达一圈,回来一问:“忘记了!”

第二天我去买药,莲花清瘟,布洛芬通通都没有了,只有清热解毒口服液还有两盒,赶紧拿回来,后来看到别人阳,还在那里侥幸,但也知道早晚都有这一天,只是希望自己别赶第一波。结果,天不遂人愿,那天早上我去晨练,穿的有点少,回来就觉得脚跟猫咬的那么生疼,假如那会儿我赶紧弄点热水洗洗脚,估计也就过去了,偏偏忙着去做早餐,然后又上网,好嘛,下午就发烧了,我心中觉得自己就是冻感冒了,因为吃了一粒退烧药后烧很快下去了,精神状态也不错。但是五天后去做了核酸,居然是“阳性”,郁闷!

这本《五号屠场》就是这几天窝到床上看的。

身上围绕着无数光环的冯内古特,曾是一场无差别大轰炸中,死里逃生的7位幸存者之一。

年轻时的冯内古特,被命运开了个巨大的玩笑。

大学读到一半,被送往二战欧洲前线,没多久就被德军俘虏,然后被送到德累斯顿,每日做苦力。

后来,盟军发动了对德累斯顿的大轰炸,整座城市彻底被毁,死了十几万人。

他因为躲在地窖中幸免于难,却在轰炸结束后,被派去收集、焚烧尸体。

段经历,在冯内古特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他试图用一部作品来对抗这一切,却低估了创伤给人类心灵带来的痛苦。
整整25年,他写废5000页,又全付之一炬。

最后他做了个“荒唐”的决定,他要给大家讲一个好笑的、滑稽的、时空穿越的故事这部书,就是《五号屠场》。

这个故事,也代表了他的文学内核—黑色幽默。

一个人经历过炼狱般的痛苦,才知道幽默可贵。

能在最绝望的时刻,保持最大的笑声,才有勇气在生命废墟上,重建美好辽阔的人生。
    这也正是当下每一个被时代洪流淹没的你我,每一个还在遭受痛苦和创伤的普通人,最需要的力量。

被禁18次,如今却是文坛经典

这部书,就是《五号屠场》。

这个故事,也代表了他的文学内核——黑色幽默

一个人经历过炼狱般的痛苦,才知道幽默可贵。

能在最绝望的时刻,保持最大的笑声,才有勇气在生命废墟上,重建美好辽阔的人生。
    这也正是当下每一个被时代洪流淹没的你我,每一个还在遭受痛苦和创伤的普通人,最需要的力量。

被禁18次,如今却是文坛经典

后来又因为这本书爆炸性的影响力,被美国前后禁了18次。
因为书里明确指出了战争最荒诞的一面——

在战场上活下来的人都是老弱病残,去拼命的都是17、18岁的年轻孩子。

他们把战争当成英雄行为,却从未真正了解过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扭转了美国年轻一代对于战争的看法,也掀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即使屡屡被禁,它依然能够逆转成公认的杰作。

因为它让每个读过的人,看到了当时那个荒诞、暴力、仇恨泛滥的时代。

也因此,它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永恒经典,誉为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这本书的背景是战争,但读来却特别有共鸣。

故事主角比利,是一个二战中侥幸存活的战俘(冯内古特自己),也是现实生活中遭受过心灵创伤的每一个人。

在战争的外壳下,这本书写的是每一个在时代洪流中,被无辜中伤、无法自愈的普通人。

被夹在理想和现实间的人、被疫情偷走了时间的人、被人性之恶伤害过的人……

只要还有一个人,被困在过去的创伤里,这本书就值得被反复阅读。

它会看见你的失去、挣扎、无奈,并用一个“地狱笑话”消解这一切,鼓励你更超脱、清醒、勇敢地活着。

当灾难永远地改变了每一个人,黑色幽默持久地嘲笑一切、抚平一切。

不管你是想借一本书抚平内心创伤,还是想了解战争的残酷真相,《五号屠场》,都会让你在深深感动的同时,拍案叫绝!

关于德累斯顿大轰炸,书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

希望这本小册子能对您有所帮助,本书为英语读者提供了一个整体图景,德罗斯顿的建筑如何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德勒斯顿的音乐如何通过几个天才的出现,发展至今天的繁荣德瑞斯顿还有一些成为永恒艺术里程碑的珍品,他的许多画廊因此成为让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圣地,1760年德瑞斯顿处于普鲁斯人的保卫之下,7月15日炮轰开始了,绘画艺术馆起火许多馆藏绘画此前已经被转移到了哥尼斯坦,但还有一些被炮火弹片严重损坏,其中著名的一幅是弗兰西斯的基督洗礼,此外曾用于日夜监视敌军动静的雄伟的科鲁奇亚塔楼,也被火焰吞噬,后来倒塌。与科鲁奇亚楼不命运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圣母院,普鲁士人的炮弹在石穹顶上像雨点一样被弹回,最后弗里德里希获知他新征服版图中的要塞,格拉茨被攻陷的消息不得不放弃围攻我们。我们必须向西里西亚进发,不然我们将失去一切,德勒斯顿遭受的摧残难以估量,当还是个青年学子的歌德来到此地时,该地仍然满目疮痍,从圣母教堂的穹顶我看到,横卧在美丽而井然有序的城市中间的这堆令人厌恶的瓦砾恰在此时教堂事对我夸赞其建筑师的技艺,教堂和穹顶被建造的如此坚固夯实,早就为意料之外的轰炸做好了准备,随后心地善良的事又引我看了教堂四周的废墟并忧心忡忡的附上一句话这都是敌人干的。”这一段是玛丽.恩德尔写的《德累斯顿:历史、剧院和艺术画廊》,这是她的序言。

战争是残酷的,血与火在身边是常态,破坏,生命被损坏也是常态,非常庆幸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边,即使有某些不顺利也不影响生命,但是战争就不是那样,军人被打死,平民也难以躲开,打开德国地图,可以看到德累斯顿距离捷克不太远,距离布拉格和距离柏林差不多,应该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等疫情过去,我应该去那里瞧瞧。

据说,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正值越南战争,因为这本书的推动作用,越南战争提前结束了。

 《五号屠场》与越南战争


《五号屠场》与越南战争

《五号屠场》与越南战争

《五号屠场》与越南战争

《五号屠场》与越南战争
《五号屠场》与越南战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