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蓑烟雨
一蓑烟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77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异曲同工

(2007-06-19 21:27:59)
分类: 我投资的精神胜利
   

许小年:政府承诺不再以任何方式干预股市?

    (专家就是专家,绝不敢说英雄所见略同,但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巧妙,原载http://news2.eastmoney.com/070619,633168.html,刚看到,节选备忘)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道路的坎坷,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和市场的紧密联系政府不仅需要做出公开和明确的承诺,不再以任何方式干预股市,而且要进行体制改革,放弃干预市场的手段以强化政府承诺的公信力,彻底改变投资者的政策市预期。
  2006年以来,股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窜升,上证综指在2007年5月29日收于4335,但在随后的短短几天之内就跌去了20%。这已是中国证券市场十几年历史上的第三次大震荡,前两次发生在1994年和2001年。没有人能预测,这次市场将如何调整,也没有人知道,投资者最终将遭受多大的损失。
  如此剧烈的震荡,究竟谁之过?答案:我们所有的人:
  政府的"有形之手"破坏了市场运行机制;投资者将价格推到超出世间力量所能支持的高度;券商演奏出令人晕眩的"黄金十年"交响曲;媒体一边唱好一边买股票;学者也无法抗拒巨大的诱惑,或者已丧失讲出真话的勇气。每个人在市场中都有一份利益,每个人都相信自己能抢到击鼓传花的倒数第二棒。
  既然相信政策左右市场,就没有必要了解公司盈利,既然相信政府定会托市,就没有必要考虑下跌的风险。政府以实际行动一次又一次地宣示其调控市场的意图,一次又一次地强化政策市的预期。指数下跌时,发社论、出政策、压供给、救机构,上涨时则查违规、加税率,殊不知所有这些意在稳定市场的措施,恰恰成为市场剧烈波动的根源。
  市场稳定的前提是价格与价值相符,而准确定价的基础是投资者对股票收益和风险的理性评估。政府的救市制造了零风险的假象,在有恃无恐的资金推动下,又形成高收益的幻觉,资产价格严重高估,直接酿成日后的崩盘。市场的功能本来是分散风险,在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下,投资者的分散决策变为协调一致的行动,千万只眼睛都盯着政策的动向,风险转而高度集中在政策上,千分之二的印花税竟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几乎压垮了价值十几万亿的大骆驼。
  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和干预源于无法摆脱的指数情节,指数又莫名其妙地与社会稳定挂上钩,成为政府的政绩指标。只要指数仍是政绩指标,监管当局就只能是政府的政策工具,监管就不可能以信息披露和市场规则为中心,就不可避免地要干预和调控市场。只要政府继续调控,投资者就只能是政策驱动,价格就不可能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而只要价格偏离价值,股灾就不可避免,偏离越大,后果就越严重。
  不无遗憾的是,在近期的市场调整后,官方报纸上又出现营造气氛的文章,监管当局如同既往地充当了"救火队"角色,基金发行再次及时提速,投资者谈论的不是上市公司的估值,而依旧在猜测政府下一步的可能行动。一次又一次的交学费,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我们能否吸取教训,走出这毫无希望的反复循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有形之手
后一篇:实事求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