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旅行/见闻周村旱码头大染坊古街大街天下第一村东方商人 |
分类: 也爱生活 |
周村古镇旱码头原名周村古商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位于山东省中部,属山东省淄博市辖区之一。
周村作为商业名镇,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乡、百年商埠、纺织名城。早在明末清初就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成为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
到达周村的时候,天色已黑,空气中还弥漫着大雾,能见度很低,真的不是拍照片的好时机,这让我很失望。
为了不枉此计划外的行程,我还是尽我所能拍了一些照片。当然,古街的全景是不可能拍到的了,只能在闪光灯的帮助下近距离地拍一些商铺门头,好在这也算是周村旱码头的一大特色,我想以后等有机会还是会好好地来这儿仔细地看一看的。
周村旱码头主要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街组成,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50000余平方米,古镇内古迹众多、店铺林立、街区纵横,建筑风格迥异,为山东仅有、江北罕见,且至今仍在发挥其商业功能,被中国古建筑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是我国江北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商业街区,体现了浑厚的古商业文化。
大染坊位于银子市街90号,是创办于清道光年间的东来生绸布庄的旧址,其经营模式与电视剧《大染坊》类似,业务主要是将收购来的丝绸、坯布进行整理染色加工,然后批发出去。清光绪年间,资金达三万两白银,先后到济南、天津、北京等地开设分号。抗日战争中停业。
这里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的拍摄现场。
我们到达的时候工作人员正在关门,好说歹说才放我进去拍了几张照片,无奈里面光线太暗,用闪光灯拍的照片效果很不好,怕歪曲了这里的幽雅,便从网上找到了这张照片,算是补充。
周村烧饼是山东淄博市周村的传统名点。它以薄、酥、脆的独特风味被评为优质名特食品。
按照当前普遍的说法,周村烧饼源于汉代的“胡饼”,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生产历史。
我们走进周村烧饼的展馆,看到了工作人员现场制作周村烧饼的全过程,还买了一些来品尝,味道果然不同于一般商店所卖的机器化大生产出来的产品。
三益堂,是益友堂书局的前身,是蒲松龄《聊斋志异》最早版本的出版者。
民俗展馆主要是选取了婚礼、祝寿、纺织、生产、娱乐等与群众生活有关的场景,通过摆放大量的实物、人物模型和展板来展示当地的民俗风情。
清道光年间,山西票号开始来周村购地设号,之后山东当地商人也陆续投资银钱业。1921年,周村规模较大的银号有108家,总资本达600万两白银,周村商业之繁荣,由此可见一斑。解放后,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票号退出历史舞台。
魁星阁古庙群是一座保留有清代建筑风格的寺庙建筑,也是周村现存最完整的寺庙古建筑之一。
魁星阁古建筑群始建于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由碧霞元君殿、魁星阁、观音殿三座不同宗教文化的大殿组成,佛、道、儒三教共处一地。主体建筑为魁星阁。魁星阁系三层高阁,耸立于涿河北岸,飞檐斗拱,灵气冲霄,巍峨壮观。檐下的望砖雕刻艺术,被古建专家们审定为省内最佳砖雕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