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比刀子更残酷的青春说再见

(2007-10-08 13:55:19)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影评/乐评

十三棵泡桐

校园暴力

师生恋

吕乐

刀子

分类: 也看电影
与比刀子更残酷的青春说再见
 
  任凭那青春的刀子是多么锋利,在与残酷的现实“互砍”时,都是那么地不堪一击,甚至会慢慢卷刃。
  有人说这就是成熟。

  第五代著名摄影师吕乐执导的电影《十三棵泡桐》,还是在第1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审团特别大奖,虽然它与何大草的小说《刀子与刀子》相比已明显地钝了不知多少倍。这就好比是张艺谋的《活着》与余华的《活着》。
  电影是缺憾的艺术,可能视觉上的刺激不需要小说中那么“残忍”就可以让观众柔软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吧!不得而知。


  据说这部电影是原定于今年3月公映的,因涉及校园暴力及师生恋等敏感问题被电影局紧急叫停,在国内公映前几天临时全线撤片,甚至还有消息称该片上映遥遥无期。我确信我看到的DVD版本肯定也是遭遇无情删减之后的东西,所以我感觉那被寓为残酷青春的所谓的“刀子”是那么地牵强,牵强到感觉整部电影都有点不伦不类、不痛不痒。

  导演吕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影片采用平实的写实拍摄手法,真实地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后的中学生活,在处理上更具有挑战性,拍摄角度、画面处理都不能像古装片那么商业化,《十三棵泡桐》要让人看完后感觉就像发生在眼前的事,所以比拍大片更累。”
  其实就是很真实的生活,残酷也好,温柔也罢,这个社会不是真空,中学生的世界当然也不是想像中的单纯,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去坦然面对呢?电影局的官员也好,家长也罢,总喜欢掩饰问题逃避问题,真不知他们粉饰太平制造一个《图门的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

  《十三棵泡桐》描写了现代的一群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这个群体面对令人窒息的校园、家长的忽视,他们充满了激情与迷惑,早恋、校园暴力、师生恋等等不应该发生的事情都在发生。

  电影《十三棵泡桐》中对于校园及青少年的关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音像发行商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值得家长及社会关注的影片,因此谨慎而郑重地在片头打上“本片用镜头无限地接近校园中的灰色地带,旨在引起社会和家长关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强烈建议家长陪同、引导孩子观看此片,并以此为桥梁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对话”。

  《十三棵泡桐》这个名字,与何大草原著《刀子和刀子》相比,明显少了残酷的味道,导演也并没有把原著中更深更刺痛的残酷完全展现,这当然是囿于电影篇幅和审查的双重原因。

  无奈

  不知为什么,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脑子里总闪现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画面。

  刀子,刀子。单薄的现实无法裹住的锋利的青春。

  或许刀子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感知疼痛,感知青春与现实“互砍”时撕裂的成长之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