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泡鱼儿
泡鱼儿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718
  • 关注人气:18,5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深山发现一神奇古镇,村民说像美女晒羞,你看这地形风水如何

(2020-09-18 07:14:37)
标签:

泡鱼儿的博客

陕西汉中

原创摄影

自驾游

古镇

分类: 鱼の影像志—我的摄影作品

大家好,这里是@泡鱼儿 的行摄江湖,点击头像关注我。今天带大家去陕西寻访一座神秘奇的古镇。

https://p4.itc.cn/images01/20200917/f4289283d24c4e9c8cab23f258072a99.jpeg

一座隐藏在陕南深山的百年老街, 
一座因汉水航运而兴盛的繁华商埠, 
一座因水运没落而得以幸存的世外秘境, 
秦汉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在此交融, 
陕南民居、湖北民居、川东民居鳞次栉比, 
茶麻耳贝漫山遍野, 
文化遗存散落田间。 
前人因何弃船上岸, 
在这道两山阴阳交合的峡谷之中伐木垒墙,安家置业? 

汽车翻过星子山,经过一段盘旋崎岖的山路下到谷底,再顺着渚河峡谷一路前行,经观音、巴庙,一个群山屏障之下的狭长盆地敞开在眼前。同行的小伙伴说,碾子到了。

http://p7.itc.cn/images01/20200917/9be46aca33c1456fb5f19a31dfef39f4.jpeg

“一山锁五镇,最怕飞冬雪”,星子山是横亘在镇巴通往碾子、观音、兴隆等东部五个乡镇的一座大山。山不高,海拨也就2000米左右,但是每年从十月到来年开春,暴露在寒风之中的山顶阴坡路面便会结冰,数月不化。时值夏季,路面尚可,一条县级公路弯弯绕绕,如线圈般缠绕在连绵不断的群山之间,努力地向前延伸着。从镇巴县城到碾子这一百多公里的重重山路,我们还是用了近五个小时才到达。

http://p3.itc.cn/images01/20200917/330b3c4424294282b2b21dc41b286155.jpeg

闭塞的交通环境,必然隐藏着鲜有人知的风景。碾子地处镇巴东北部,东接汉阴县双坪镇,南依紫阳县燎原乡,北与西乡县两河口镇相连。在未通公路之前,这里水运十分发达,上溯可达巴渝川蜀之地,下行可入汉江,至汉中、安康等陕南重镇。

http://p6.itc.cn/images01/20200917/aebf79f3e5dc4b11a93665e544675d7b.jpeg

相传清嘉庆年间,湖北武汉一支朱姓族人因躲避战乱西迁,在朱大有、朱大清两兄弟的带领下,从汉口逆水而上,经襄阳、郧阳,到达陕西安康。船队在汉阴县漩涡镇短暂休整之后,在一个叫老虎嘴的地方,进入汉江支流木梓河,继续逆流而上,最终在碾子弃船上岸,在山谷之中筑屋定居了下来。

http://p9.itc.cn/images01/20200917/410709048e0440deb164834d31007b21.jpeg

从空中俯瞰,碾子老街随山就势地建在一条狭窄的山沟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就像一个女人仰天躺在地上,双腿呈张开之势。更为奇特的是,在老街的正对岸,一座叫阳坡的山脉,直入纳溪河。两座山体阴阳交合,十分奇特。当地村民对此并不避讳,说这种地形叫“美女晒羞”,可是块风水宝地啊。

http://p2.itc.cn/images01/20200917/b4dc0471a6d145b88b5c1a8509f6de4f.jpeg

传说碾子老街开埠以后,当地女子风流多情,民风开放。 有人请来风水先生,一看地形,什么都明白了,于是在村口溪流处扎下了一根石柱,当地人称“定心柱”。虽然这只是传说,但那根石柱却实实在在地挺立在村口,自此之后村里也再无红杏出墙之事。即便是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匠们在建碾子区公所的时候,也不敢动这根石柱。 

http://p8.itc.cn/images01/20200917/2250adcb792c4270826b260c2990a9f7.jpeg

从老街沿纳溪河往上游走两三公里,就是一片地势开阔平坦的土地,那里也是新碾子镇的所在地。当初的人们为什么不把房子建在地势平坦的地方,而是选择在这条奇特的山沟里“安营扎寨”,娶妻生子?

http://p8.itc.cn/images01/20200917/f71f3a5ec7544f01905525f38418d908.jpeg

带着这个疑问,我来到老街,走访了当地文史专家唐春阳先生。很多来碾子老街的人都会注意到墙壁上的老标语,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幅标语就出自唐老之手。

http://p0.itc.cn/images01/20200917/debe65a15e0a40bb8029c612fd69e1db.jpeg

据唐老介绍,别看现在的碾子树木不多,但在清代以前,这里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的地方。这里地处大巴山南低中山区,四周高山拱卫,中间是一条狭长的谷地。因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盛产木耳、木(银)耳、苎麻、茶叶、生漆等土特产,以及天麻、杜仲、五倍子等名贵中药材,尤其是产自这里的“茶、麻、耳、贝”,在清代中期就已声名远扬,据说朱氏兄弟就是在贩运木耳的时候知道碾子这个地方的。

http://p1.itc.cn/images01/20200917/6c01359eafff414ebdb9c065bbecdbfe.jpeg

看着满山遍野的花栎树,朱氏兄弟就像发现了金矿一样。这种树可是种植木耳的上好木材,长出的木耳肉厚朵大、营养丰富,有着“山珍之王”的美誉。自己不仅懂得木耳种植技术,而且手中还握有客户资源,何不在此安顿下来?

http://p6.itc.cn/images01/20200917/fab6cf8e8d0549f0a9cb33effc890ebc.jpeg

话说当时的碾子,是汤五老爷和蒋八老爷两大家族的势力范围。这两位老爷可了不得,曾经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人互不相让,坐着八乘大轿走了近半个月到县城去打官司。

http://p7.itc.cn/images01/20200917/e1280d25e3624ce69e7a9d6aeeffa6c6.jpeg

一个从外地来的异乡人,要想从他们手中租点田种地绝无可能,更别提想要在他们的土地上建房子了。无奈之下,一咬牙,就把家建在山沟里吧。

http://p1.itc.cn/images01/20200918/5e06d4f06d64470491adf9abe2ad4fc4.jpeg

“碾子垭一条槽,二河两岸都是毛,上街有个谭坛罐,下街有个擂(雷)不烂”。随着“茶、麻、耳、贝”的生意越做越大,远近的山民也跟着过来学会了种植技术,老街上的谭、雷、毛家,再加上中街的朱家,摇身一变,成了买卖做得最大的四大家族。

http://p0.itc.cn/images01/20200917/ef66fa88b5db4d13b4fe37e5a35b16e8.jpeg

山沟沟里的人多了,房子也越盖越多。一时间从湖北、四川过来的客商络绎不绝,每逢农历一、四、七赶集的日子,四乡八邻的山民们把狭长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南腔北调,各种口音的都有。

http://p0.itc.cn/images01/20200917/96ce1b32c1724e4784ce661ed105bf3e.jpeg

老街的规划布局十分巧妙。上街是学堂和会馆,中街是店铺集市,下街则是牛羊牲畜交易的地方。

http://p2.itc.cn/images01/20200917/acda9ba9e69d4551b5d6cd49f90e724e.jpeg

街上的建筑多为木柱檩梁、穿斗结构的两层铺面房舍,前店后坊,店铺后基本上都是两到三进四合院。

http://p4.itc.cn/images01/20200917/3c153bf5ffb14d4dab6d5f880f7e002b.jpeg

白天做生意时,卸下临街的木板向外伸出,便成了柜台;到了晚上,再将门板依序装上,一家人围炉而坐,其乐融融。

http://p9.itc.cn/images01/20200917/d4e96fcbd04247e889e5f00ae7087356.jpeg

有了钱的湖北人在这条500来米长的狭长街道最上方盖起了武昌会馆和学堂,又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在中街修了一座关帝庙和戏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武昌会馆和学堂变成了学校,而关帝庙也被供销社占据,如今人去楼空,已经无人看守,只剩下一个巨大的烟囱直冲云霄。

http://p0.itc.cn/images01/20200917/dc8b21503ea94dc08ff0bfe09cd64ab7.jpeg

在关帝庙的山墙上,还保存着精美的砖雕,一些彩绘还依稀可辨。

http://p7.itc.cn/images01/20200917/cb4821e83452469eafb5b78d8997f8e1.jpeg

在一道门楣上方,刻有“护镇宁乡”几个大字。

http://p7.itc.cn/images01/20200917/d38d179de6564e9386a5da81e1bd9ab0.jpeg

http://p3.itc.cn/images01/20200917/0cc99e7c01ae4c7c8f254fd0c6ef2b6f.jpeg

http://p0.itc.cn/images01/20200917/52fcb8ff2d964ababeac6cae0cdb2c66.jpeg

http://p2.itc.cn/images01/20200917/8bdfdf55e2c245c6a32a9130d94cbfcd.jpeg

在关帝庙附近,一户人家正在修缮房屋,他们将泥土挑上墙头,用的还是最原始的干打垒方式建房子。

http://p8.itc.cn/images01/20200917/e45f9676583e45e9ab8e104843eaf1c3.jpeg

因为毗连蜀地,又远距秦川,秦汉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在此交融,你可以发现不同风格的建筑竟然神奇地挤在了一起。

http://p2.itc.cn/images01/20200918/1c634035945f445caaeea577a96a7b10.jpeg

http://p0.itc.cn/images01/20200917/20195bdf41a4427fbc8b297896a12ed0.jpeg

青瓦屋面、青砖会馆、石板房、木质穿斗式四开间商铺,陕南民居、川东民居、湖北民居,都能在这条街上寻到踪迹。

http://p0.itc.cn/images01/20200917/86a4cff3739245d89290906634412a40.jpeg

街上还住着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随意走进一户人家,主人便会热情地给你泡上一杯茶,给你讲着好像永远也说不完的老街趣事。

http://p4.itc.cn/images01/20200917/c9fdaa97b7c54a8290e8b27ee8d880ff.jpeg

碾子老街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就是随山就势建起的暗河。这些暗河全部由青石砌成,里面足有一人多高。在暗河上方再铺垫圆木、石块,就成了民房的地基。这样一来,即便是暴发再大的山洪,也不用担心房屋被冲毁。

http://p4.itc.cn/images01/20200917/b8ce3d1602174c1d97b34a2ff7a24668.jpeg

从纳溪河码头登岸,经下街、中街,到上街,共15个平台365步石梯。拾阶而上的青石板路,串起层层叠叠的木板房、石板房和吊脚楼。狭长的古街,鳞次栉比的房屋,相互交织,古韵悠然……

http://p6.itc.cn/images01/20200918/d705796b62ab4ec3aed8d47b3955e34b.jpeg

当年的蒋家老宅如今只剩下几堵残垣断壁,年初还在的一扇石门,也被村民拆去做了地基。

http://p1.itc.cn/images01/20200917/916b569777fa4983805a5505049a1410.jpeg

在纳溪河汤氏刘氏贞节牌坊的正对岸,我们找到了一块倒在地上的汤氏宗祠碑刻,这些散落在荒野蔓草之间的遗遗物,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它们繁华的过去。

http://p6.itc.cn/images01/20200917/8ad9a876506c43a58b89305bafcf71f1.jpeg

而碾子这座兴盛于明、清两代的百年老街,却因为族群的文化传习和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以及碾子镇设部门的陆续迁出,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那根“定心柱”依然还守望在村头……

http://p1.itc.cn/images01/20200917/710c22bbe857407ab6255b3fc72c577c.jpeg

Tips:

1、交通:

汉中西乡县有直达碾子的班车,每天一趟。

自驾从G7011十天高速西乡或石泉、汉阴下高速,走316国道,经高川,转茶碾路到达,约需3小时。

镇巴星子山隧道目前还在施工中,前往碾子需要翻越星子山,经观音、巴庙到达,约需3小时。其中星子山青狮段因路面施工影响,比较坑洼颠跋。

2、住宿:

老街上没有食宿的地方,需要前往碾子镇住宿。当地目前没有星级宾馆,都是私人开的酒店,条件一般。

3、门票:

不收门票,老街目前尚处于未开发状态,当地已纳入古建筑保护性修缮计划范围。

4、碾子老街奇特地貌的最佳观看点在老街对岸的阳坡上,需要爬山走到几户人家那里,大约需要徒步半个小时左右。

5、碾子镇四季分明,老街、莲花贞节牌坊、油菜花梯田、候鸟白鹭、仙人床云海……等等,都是休闲旅游的不错选择。

旅行,摄影,看天下,我是@泡鱼儿,每天与你分享旅行路上的那些事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