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贵州织金织金洞原创摄影泡鱼儿的博客浪迹 |
分类: 鱼の影像志—我的摄影作品 |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叫织金的地方。“人间仙境织金洞”、“织金洞外无洞天”,《中国国家地理》曾对织金洞作出这样的评价:如果你一生只想去一个洞穴,那非织金洞莫属了。知道织金洞这个地方已经有很多年,终于有缘在这个夏天踏上了这块神秘的地方。
从省城贵阳到织金,全程高速,一个小时的车程,使织金成为了贵阳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织金洞位于织金县城东北23公里处的官寨乡。前往织金洞,首先要穿过一座当地人叫做“那威洛姆”的水西古彝重寨,这里也是震撼西南的明末彝族起义首领贵州宣慰同知安邦彦的旧居之地。
面对我的镜头,这对喵星人母子竟然连一正眼也不瞧我一眼。
古镇的尽头就是织金洞的入口。我曾经游览过很多溶洞,在中国众多旅游洞穴中,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中国最美旅游洞穴排行榜第一名”、“岩溶博物馆”、“行星上的一大奇观”等各种桂冠的洞穴,却只有织金洞一家。
“游过织金洞,方知溶洞奇。地下看世界,洞中别有天”,在前往入口的岩壁上,刻有很多名人的题词。
站在洞口,一股清凉扑面而来。
据导游介绍,织金洞最初叫“打鸡洞”,一种说法是因为村民斗鸡时寻找失落的鸡时发现的,民国时期《贵州通志》更名为“大吉洞”。
一个溶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几千年甚至上亿年的冲刷与沉淀。而据专家研究推测,我们今天看到的织金洞,至少经历了2.5亿年以上的时光雕琢。
步入溶洞,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各种千奇百怪的石柱、石笋、石花等,大的有数十丈,小的如刚破土的嫩竹笋,千姿百态,形态逼真,扛着相机完全挪不动步。
一眼看过去,恍如一只猛虎下山来。
再看这个神奇的卷曲石,层层叠叠,如升腾而起的蘑菇云。
值得一提的是,织金洞的灯光布置没有那种炫目的光污染,只有简单的蓝、红、黄三种色彩,处处尽显大气之美。
红色灯光透过挡在前面的一块石柱,形成阴影,巧妙地形成了红盖头的奇景。
织金洞长约12公里,最宽处近200米,平均高约百米,从洞的体积和堆积物的高度上讲,它比一直誉冠全球并列为世界旅游溶洞前六名的法国、南斯拉夫等欧洲国家的溶洞要大两三倍,足见其空间及规模之大。根据不同的景观和特点,全洞划分为迎宾厅、讲经堂、寿星宫、望山湖、广寒宫、灵宵殿、雪香宫、塔林洞、十万大山、水乡泽国和金鼠宫等12个大景区,47个厅堂,150多个景点。
一位游客的身影映射在石壁上,好象是在双手合什叩拜大佛。

织金洞的“镇洞三宝”之一“霸王盔”,在一直径3米多的圆形堆积物上又长出两支并靠的戟形石笋,就像是古代战士戴的头盔,令人叫绝。

处在一条直线上的三叠华盖,中间没有任何连接,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被誉为国宝的“银雨树”,是织金洞的另一处镇洞宝贝。这是一株极其罕见的开花状半透明乳白色结晶体,高17米,竖立在直径2米4的白玉盘中,下粗上细,分了许多节,每节都生有叶片状的碳酸钙沉积物,在灯光的照射下,玲珑剔透,举世无双——然而再看穹顶上的石壁光滑干燥,没有裂隙,根本没有滴水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