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2014-01-24 11:29:52)
标签:

樊城

湖北襄阳

老街

泡鱼儿的博客

旅游

分类: 鱼の影像志—我的摄影作品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只有行走在街头巷尾,才能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脉博。

    襄阳筑城于汉初,建城历史距今已有2800余年。

    一条汉江穿城而过,将一座城市一分为二,南为襄阳、北为樊城。

    据《尚书·禹贡》载,天下分九州,古时樊城属豫州之域。“樊”之地名始于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置郡设县,樊城隶属南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樊,置襄阳郡,樊城由此隶属襄阳郡至今。

    樊城开埠,得益于汉江。因紧邻汉江码头,樊城自古商贾云集,大量沿江来往的各种货物在此集散,由此上长安,下江南,素有“小汉口”之称。发达的水运条件促进了这座城市的不断繁荣,历经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留下了中山前街、中山后街、陈老巷、古井巷、炮铺巷、定中街等九街十八巷。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公路、铁路交通的兴盛,水运的没落,樊城老街逐渐沦为背街陋巷。近两年来,随着市政规划的调整,襄阳这座古城的发展越来越快,各处都在兴建楼盘。除了正在火热建设的东津新城,樊城九街十八巷也在拆迁改建之列。

    见证城市发展的樊城老街十八巷如今已经拆除殆尽,只留下一条陈老巷。

    就在昨天,我的好友@李败山还在说:“以历史地段保留城市肌理为由,拆掉老房子,迁走原住民,取而代之以新建大量所谓具有传统历史感的街巷网络和街坊建筑,虽保留了几条原有的街巷走向,但居住其中的是南腔北调的城市新富,街区早已失去原有的历史文化氛围。这种保护,实际上加速了历史街区及其非物质文化的消亡。”

    樊城老街十八巷无疑正在向这个方向迈进。按照规划,九街十八巷项目东起丹江路,西至炮铺街,南起汉江河道内,北至解放路,将规划建设成体现老樊城历史文化特色街区。

    有人会说那里尽是些市井锁事,顶多不过平民文化而已。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城市的创造者却是社会地位最低层的平民,这里的故事也更有味儿。

    不必说久居此地的居民,即便是匆匆而过的游客,随意走在街头,都无法忽略这座都市繁华外表下的渐渐远去的过往。

    行走街头,最美妙的地方是,你能捕捉到生活中最真实的片断。

    面对这座熟悉而又陌生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城市,惟有拿起相机尽可能多地记录下来。因为,这些风景是一去不复返,永远也无法复制的。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1、樊城肖家台小区,如今已经拆得只剩下这个门楼。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2、梯子口,曾经繁华的商场,只是建造它的力量早已烟消云散。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3、透过人去楼空的废墟,不远处一座新楼盘已经竣工。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4、紧邻汉江的中山前街,一栋孤零零的房子。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5、曾经繁华的街道转角处,只剩下几根殘垣断壁静静地矗立在夕阳的余晖之中。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6、中山前街,一位拾荒者用上了类似扫雷仪一样的工具,在废墟中探测值钱之物。因为是历史街区,地基深处经常有挖出年代久远的钱币之类的东西。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7、就在离此不远的火巷口,3日,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正发掘整理一处明清时期庭院遗址。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8、这处遗址紧邻黄州会馆,发掘出大量明清时期的钱币和瓷器。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9、黄州会馆又名黄州书院,始建于清朝鼎盛时期,重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现存建筑仅为一组三进四合院,占地约950平方米,是至今保留较完整的一处本省人修建的会馆,也是一座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10、会馆周围建筑拆迁后在墙壁上留下的印迹。黄州会馆前殿目前尚保存完好,后殿于1994年遭火灾后修复。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11、磁器街,一位老人骑车而过。整条街已经拆除一空。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12、樊城九街十八巷惟一保存较为完整的陈老巷。陈老巷也是樊城商业鼎盛时代的缩影。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13、这条街道南起中山前街,北至磁器街,长约180米,宽约3米,处于前街商业繁华的衔接处,巷道虽小,却是近代百年来最热闹的街巷之一。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14、炊烟缭绕的陈老巷。陈老巷曾经是最繁华最富有的所在,它曾经拥有40多家门面铺子,当年的制梳厂、帽子厂集中在此的就有上十家,此外还有三家染坊。作坊都是小业主,前店后厂,自造自销。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14、这台缝纫机,俨然成了这条街上的一个符号,几乎每一位游逛这条街的人都会拍它。这台缝纫机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平民家庭以此养家糊口的故事。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15、街角打牌的老人。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16、无论城市大小,随处可见的“拆”字。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17、游走在街头的小货郎。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18、马年吃“马”。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19、一位民间艺人正在捏动画人物光头强。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20、鹿角门,第一次走进这条狭窄的巷子。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21、工地上正在喷漆的两名女工。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22、襄阳古城临汉门城楼下,不知道什么时候新增了一堆雕塑。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23、浓雾之中,一位大叔迎面向我走来。蓝天白云的天气越来越少,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差。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24、大雾中的襄阳护城河。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25、冰糖葫芦,串串飘香。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26、夜色下,湖北钢丝厂的下岗工人张师傅夫妻俩正在用传统方法炸爆米花。你是否还记得儿时爆米花的味道? 

    关于街头摄影,传统的摄影理论里,一般建议使用28mm-50mm焦段的镜头,因为这个焦段的镜头往往具备更立体的景深和符合人的视觉习惯,使得记录的场面具备真实感和空间感。不过镜头的选择最终还是取决于你的个人风格。本组图片采用明基GH680F长焦相机拍摄。值得一提的是,明基GH680F具备35X变焦,焦段覆盖从25mm-875mm,街拍难以靠近的拍摄对象抑或是旅行记录远处风景都不在话下,而且可以结合手机GPS定位功能,记录下每张照片的拍摄位置,方便后续图片整理查阅。

    有句话说的好,让你的心去发现和记录,而不仅仅是相机。照片的好坏,其实和使用哪部相机拍摄关系并不大。

 

 

-----------------------------------------------------------------------------------------------

    版权声明:本博客日志图文均属泡鱼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任何网站、媒体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下载使用。约稿、媒体采用或商业用途请用以下方式联系:

Email:cffc119@sina.com

QQ:535026849

微博:@泡鱼儿

微信:paoyuer

to  English

 


摄于静。安于心,我是@泡鱼儿关注我的微博,随时分享我的最新动态! 


 

【湖北】行走街头·日渐消失的樊城记忆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