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走进酒店房间,我就注意到小茶几上放有一套工夫茶具。
起初我还以为这是需要付费才可以饮用的“奢侈品”之一,就和许多外国酒店房里的咖啡机相仿。
接下来的几天我才发现,几乎所有的星级酒店都有这种标准用具,不可或缺。甚至在古山重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古村,我正在一栋古屋前拍照,也被热情的老伯叫进屋里,“来来来,来喝杯茶”。这大概是我在漳州七天里听过最多的一句话。他桌上有一个大得占满了整张桌子的茶盘,盘中器皿齐备。
福建人嗜茶,已经久负盛名。家家户户都有一整套茶具,人人都有一手好茶艺,拿出来待客的都是最好的铁观音。闽南民间更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闽北山民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在许多地方,人们均有早晚饮茶的习惯,对茶的依恋几乎到了迷醉的地步。

“寒夜客来茶当酒”,在闽南一带,客人来临,主人必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壶浓茶,热情地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再拉家常,俗称“喝上两杯再说”。在闽南人心目中甚至茶重于酒,客来无茶等于失礼。
福建人种茶、饮茶已有千余年历史。宋代始,武夷山茶即已蜚声域内,有“江南之茶,唐人首重阳羡,宋人最重建州”(明·许次纾《茶疏》)之说。宋代,武夷山建立御茶园。从明代开始,泉州府所产乌龙茶也成为贡茶。明正德年间,仅南靖一地,年贡茶叶76斤。清代以来,随着茶叶转输入欧,福建茶叶更名扬海外。
据《闽杂记》载:清代“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器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壶;杯极小者,名若琛杯。茶以武夷小种为尚。有一两值番钱数圆者。饮必细啜久咀,否则相为嗤笑。或谓功夫乃君谟之误,始于蔡忠惠公也……故尚此茶,取其饮不多而渴易解也。”(清·施鸿保《闽杂记》卷10《功夫茶》)。喝茶既为时尚,于是“彼夸此竞,遂有斗茶之举。有其癖者,不能自已,甚有士子终岁课读,所入不足以供茶费。”(清·道光《厦门志》卷15《风俗记》)。

“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博物院漳州天福茶博物院,观韩国茶礼,心随之一静。其礼仪之繁文缛节特别讲究,具有浓厚的中国儒家文化色彩。而在溢香轩里,茶艺师们精湛、熟稔、地道的闽南功夫茶道、茶艺表演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今天,茶道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和日本,也不仅仅局限于东方。
苏东坡说:“从来佳茗似佳人。”焚香、烧水、冲杯、过滤、沏茶,年轻的茶艺师犹如窗台上恣意绽放的水仙,清隽雅致,楚楚动人,将福建人茶饮的品质和风骨,仪式般呈现给天下的茶客。
名茶如美色,未饮已倾城。“来来来,来喝杯茶。”

































-----------------------------------------------------------------------------------------------
版权声明:本博客日志图文均属泡鱼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任何网站、媒体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下载使用。约稿、媒体采用或商业用途请用以下方式联系:
◆Email:cffc119@sina.com
◆QQ:535026849
◆微博:@泡鱼儿
◆微信:paoyuer
◆to
English◆
摄于静。安于心,我是@泡鱼儿,关注我的微博,随时分享我的最新动态!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