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街就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
每到一个地方,总喜欢到她的老城中去走走。到处都是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高楼大厦,只有老城才是最接近当地烟火的去处。
在各地轰轰烈烈的拆旧城建新城的城市建设热潮中,北海老街能够安然地得以保护并发展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离开北海前,我独自一人再次来到老街。与晚上熙熙攘攘的游客不同,白天的老街要清静许多。几位白发苍苍的奶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玩着扑克;一位老人睡在骑楼下的吊床里,旁边放着一个装磁带的小录音机,那小喇叭里正唱着粤剧《平贵别窑》;在一个狭窄幽深的巷子里,一只猫咪懒懒地蹲在那里,完全忽视我的路过……
老街上的建筑依然保持着岭南骑楼与西欧风格相融合的原始风格。
北海老城区从北面海湾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发展,沙脊街、西靖街、珠海路、中山路……,一条条老街记录了北海发展的进程。相对于传统的城来说,北海从诞生开始就更多以“市”贸易点的形态存在,老街顺应商业的发展而形成并发展,鼎盛时期北海市华南一大商埠,当时的老街商号林立,可谓寸土寸金。目前保留下来的老街主要集中在珠海路和中山路一带。其中珠海路已经被旅游开发利用。这些老街始建于1883年,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是中国岭南保存最完好的骑楼老街之一。
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中段的店铺主要经营来自苏杭的绸缎,东段的店铺主要经营鱿鱼、沙虫、虾米、鱼干等干海货,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铺全部经营缆绳、渔网、鱼钩、渔灯、风帆布、船钉等渔民用品。走在这条历经沧桑的老街上,还能感受到它昔日的美丽和曾有过的兴旺。
走进北海老街,就好象走进了一条空中雕塑长廊。中国南方的骑楼,分为闽派和粤派:闽派骑楼受当地传统木雕的影响,骑楼立面上布满浮雕;粤派骑楼多以岭南风格为主调,兼有欧式风格。北海骑楼是粤派骑楼的一个分支,既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又吸收了岭南建筑的特点,还吸取了西方建筑的一些艺术风格,主要是受到19世纪末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
北海老街的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都是卷拱结构,卷拱外延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和浮雕;所有的墙面,包括建筑的内部,都是灰白色的;每一栋楼房的正中,都刻着自家的印记,如“陈荣和”、“潘德祥”之类;街上还有天主教堂、药堂、酒肆、茶坊等。从一个个斑驳残缺的老字号招牌或刻印于骑楼之上的那些逐渐褪色的字迹,依稀可见老街昔日的辉煌。
北海老街以其历史悠久及房屋建筑风格的特殊,备受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著名作家舒乙认为,珠海路和新加坡国宝级的老街一模一样;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市长皮埃尔.布尔克曾建议北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珠海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保护。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童年的老街。走进老道咖啡馆,临街而坐,品着纯正的滴漏咖啡,时间仿佛停滞,恍若回到一去不复返的从前……

■ 01

■02

■03

■ 04

■ 05

■ 06

■ 07

■ 08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版权声明:本博客日志图文均属泡鱼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任何网站、媒体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下载使用。约稿、媒体采用或商业用途请用以下方式联系:
◆Email:cffc119@sina.com
◆QQ:535026849
◆微博:@泡鱼儿
◆微信:paoyuer
摄于静。安于心,我是@泡鱼儿,关注我的微博,随时分享我的最新动态!


扫一扫,加我微博
扫一扫,加我微信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