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北粮仓三月风,岗地江南尽春晖”,4月8日,农历三月十八,湖北省老河口市张集三月庙会拉开帷幕。与往年一样,今年的庙会将持续10天。
庙会是农村集市的另一种形式,除祭神外,其另一主要功能就是贸易。张集的农历三月庙会形成于明朝,兴旺于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山西、陕西的大商号就在张集联合兴建“山陕会馆”,张集由此成为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的物资交流集散地和远近闻名的“旱码头”,庙会也因此一直延续至今。
张集庙会所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以日用百货、农副产品、农具、牲畜、日杂用品为主。当天我们一行从襄阳出发,上午9点到达张集镇时,小镇早就开始热闹起来。进入镇子的中心,熙熙攘攘的街道两旁是各式各样的摊点。民间说书艺人被围了个严严实实;镇上的老年文艺队也不示弱,在说书摊点对面摆开阵式划起旱船来;茶馆里的老人们,则悠然自得地拉着家常喝着大碗茶;最热闹的要数那些卖衣服床罩的摊点,里里外外围满了人……。
据了解,张集农场辖区面积171.4平方公里,盛产小麦、水稻、玉米、红薯、棉花、芝麻等,享有“张集熟,河口足”的美誉,是湖北省经济百强乡镇之一。

■ 庙会请来了当地剧团的专业演员前来助兴。

■ 各式摊点就设在街道两旁。

■ 这种卖床上用品和衣服的地方人是最多的。

■ 瞧这家推位,被围了个严严实实。

■ 交易就在这样的挥舞中完成。

■ 再瞧瞧纸牌上的价格,床单、床罩,一律20元。

■ 再瞧这位,个子已经够高了,还手拿话筒头戴耳麦站在一只凳子上吆喝着。

■ 很惊奇这里的首饰论尺卖。我怀疑其是假黄金。

■ 戴上试试。

■ T恤衫只卖15元一件。

■ 你卖15,我卖10元。

■ 淘。

■ 等待。

■ 临近中午,烈日当头。

■ 一个卖日杂用品的推点。

■ 农副产品交易区同样热闹。

■ 这种篓子,20块钱一个。

■ 一位正在扎扫帚的摊主。

■ 草帽是田间地头不可缺少的。

■ 农具用品前,买把砍柴刀。

■ 交易。

■ 镶牙。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堪忧。

■ 等待买家的小贩。

■ 正在修理农具的电焊工。

■ 做喷壶的师傅。

■ 修鞋的老人。这个行当在城市是越来越少见到了。

■ 一群给商家做广告的腰鼓队员。

■ 茶馆。

■ 一碗茶,品人生。

■ 赶庙会的老人。

■ 平日都忙着农活难得碰面,街上这么一蹲就拉起家常。

■ 孩子是庙会上不可缺少的。

■ 孩子睡着了,大人却不在身边。

■ 庙会上的祖孙俩。

■ 买副眼镜,帅不帅~

■ 车斗里的双胞胎。

■ 帮着大人守摊的孩子。

■ 一群慕名而来的城里人。

■ 说书艺人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 我在河南宝丰马街十三书会上拍过这位艺人,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见她。

■ 当地的民俗表演也毫不示弱。

■ 这身打扮够喜庆的吧~

■ 一种不知名的食品。

■ 地方特色小吃,襄阳牛肉面。

■ 希望的田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