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初,大哥从老家陕西打来电话,说,在县城买的新房已经装修好了,准备冬月搬家。
老家老屋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多公里的山路。公路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的一条顺着山势盘旋的简易公路。说是公路,其实只是一条仅容得下一辆农用车通行的坎坷土路,遇上夏季暴雨塌方,冬天下雪冰冻,即便是越野性能再好的车也进不了山,这个时候,如果哪家有急事想进城,唯一的办法就是翻两座大山,走。
交通的闭塞阻碍了山里的发展。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世世代代住在这里的人们开始想方设法走出山去。我记得我1994年离开老家时,我所在的村子有六千多人口,而现在的常驻人口已经不足千人,原先在这里设置的乡级人民政府也已经被撤销合并,就连学校、医院都撤了。
乔迁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大哥大嫂原先在老家经营着一家商铺和药店,多年经营下来,小有积蓄。然而面对人口的急剧下降,交通的不便,早点搬出大山,便成了全家人的最大心愿。面对不断攀升的房价,今年八月,一家人再三合计,在县城买下了一幢三层的新房,准备将一楼作为门面出租,二、三楼自用。
乔迁新居,是人生之大事。我决定携怀有身孕的妻子从湖北回老家贺喜。清晨四点,小弟就开着车在火车站等着我们了。一路家常,不觉间就到了新居。看到大哥大嫂的第一印象,夫妻俩都晒黑了;但是从他们的笑脸上,我分明读懂了家的含义:为了新家,付出的辛劳是值得的!
汉中地区的乔迁贺房之俗尚存,且有新的发展。凡新修房屋或是租房搬迁,都有贺客临门放炮道喜,称为“乔迁之喜”。尤其新修房屋,迁居时要选吉日良辰,设酒酬宾,十分热闹。新朋好友贺房时往往带去围鼓、丝弦坐唱助兴,同时向主人赠送对联、单条、茶点等礼品。单条内容多是即兴编写的诗词或顺口溜,写在大红纸上;张贴在室内,活跃喜庆气氛。
大哥也免不了落入俗套,事前请了先生算了个吉日。搬家这一天并没有举行非常隆重的仪式,只是按照规定的时辰,放了烟花鞭炮,这就等于履行了搬家的程序。酒席是在家里办的,为的是让亲朋好友知道新家的地址。中午十点开始,宾客轮流坐席,支客首先唱致谢辞,客人们相互举杯对饮,又是一番为大哥乔迁之喜祝贺,喝酒的氛围越来越浓。
其实,说是乔迁贺喜,倒不如说是一次亲情的聚会。
本组图片共40张,使用器材:尼康D700+16-35/F4,三星NX100+20-50。

▲ 与大舅、岳父等人讨论乔迁当天的事项及人员安排。

▲ 虽然一切从简,但是来的宾客众多,要招呼周到,必须把小到泡茶、敬烟、打扫卫生的事都要一项一项的落实到个人。

▲ 凌晨,气温零下,地上结了一层白霜,一夜没休息的大嫂在厨房生炉火。

▲ 清晨七点整,喜庆的鞭炮欢快地响起来。

▲ 对联,是自己撰写的。

▲ 吉日迁新居。

▲ 楼高一层目千里,人生得意在今朝。

▲ 兄弟同心。

▲ 把头天晚上商定的执事名单交由管礼人书写。

▲ 执事单要写在红纸上并张贴在大门外面。

▲ 人员安排要一一核对。

▲ 对名单有异议的由管事共同再协商。

▲
最终名单。每执若干人,书法从右向左横列,用正楷书写。

▲ 张榜。

▲ 支客向榜上有名的执事人员散发香烟以表谢意。

▲
左边这位穿西装的聪哥,写得一手好字,悄悄地说一句,他可钻过猫儿洞哦。

▲ 执事单上的人员多是本家堂哥和表亲。

▲
小弟的孩子拎着书包老远就喊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 家人团聚总是快乐的。

▲ 老婆和两位堂姐。

▲ 气温非常低,水管都被冻住了,烧水淋水管。

▲ 厨房里热火朝天。

▲ 表嫂主厨。

▲
这个是当地名吃瓤肘子的原料,好象全是采用猪头肉做成的。

▲
这道菜的做法相当繁杂,先煮熟,再抹蜂蜜、下锅油炸……

▲
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将剁碎的瘦肉瓤在肉皮上后虽经蒸煮而不脱落。

▲ 非常有感觉的一道菜。

▲ 干竹笋,纯天然绿色食品,炖腊肉的滋味美的很哦。

▲ 粉蒸肉。

▲ 这个准备装碗的不知道是什么菜。

▲ 泡菜思密达不只韩国有,其实老家泡菜的味道也非常纯正的说~~

▲ 看摆的蛮整齐,索性多拍了几张。

▲ 枣子、枸杞、胡萝卜打底。看样子是道甜品。

▲ 当地产的土豆被切成菱形,经油炸,便成了蒸菜原料。

▲ 开席了!
▲
其实,说是乔迁贺喜,更不如说是一次亲情的聚会。
本博客日志新浪博客原创首发,版权属泡鱼儿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任何网站、媒体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下载使用。媒体采用或商业用途请用以下方式联系:
◆Email:cffc119@sina.com
◆QQ:535026849
◆QQ:491288599
◆MSN:paoyuer@live.c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