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在何方?

(2010-12-19 13:08:57)
标签:

松何公路

陕西镇巴

泾洋镇

何家营

村村通

集资

cctv

柴静

泡鱼儿的博客

分类: 鱼の影像志—我的摄影作品

■路在何方?

    2010年12月18日,陕西省镇巴县松何公路大漕路段,车的右侧就是绝壁悬崖。2009年11月12日8时13分,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曾经对这条向当地村民集资修建的“惠民之路”披露过;2009年11月12日晚,CCTV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主持人柴静以《路在何方》为题连线了当地政府官员。时隔一年之后,笔者驱车踏上这条路,路况还是依旧,一路险情不断!

    在青岗坪往长岭、何家营分路的位置,往何家营方向仅仅铺设了100米左右的水泥路面便到了头——前方除了路面有所加宽之外,还是之前坎坷、崎岖、颠簸的土路。我们前行了不到一公里,便陷入了第一个泥坑,赶紧为车轮拴上了防滑链。在山路上一路颠簸,从青岗坪到何家营,近20公里的路程,一共用时两个半小时。

    因为正值冬季雪冻期,我们担心雪融化后无法下山,决定连夜返回镇巴县城。当天晚上9点20分,我们从何家营出发。没有想到下山比上山更难。车身底盘在情从墓附近被路中间的一块大石头给顶坏,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前拉后推,好不容易脱离困境,好在车还能行驶。不料在一个地名叫碑丫豁的急转弯处,幸亏有当地村民帮忙推车,用了四十多分钟,车前轮沿着左侧的悬崖路基才转过弯来。问村民,怎么一年过去了这路还是这样?村民说,当地政府官员说了,修路你们要上告,不修也上告,那就干脆不修了。

    一路小心翼翼,遇见路上有大石头,赶紧下车捡到路边,就这样走走停停,到达县城已经是凌晨一点。

    这条路,还会修吗?村村通,何时才能畅通?

■路在何方?

    草坝风光秀美。在这里我们发现成群的锦鸡在雪地里觅食。

■路在何方?
    因为交通不便,当地不少村民家中都喂养有骡马,作为搬运工具。

 

    相关链接:

    CCTV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连线

 

   

    

    中广网北京11月12日消息(记者白杰戈)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8时13分报道,汉中市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的大巴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一些村庄至今没有通公路。今年是镇巴县的“交通建设年”,但是多年期盼修路的村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每人要交一千多元集资款。


山路难走镇巴县将通村路


  从210国道进入镇巴县泾洋镇,要去草坝、何家营等村庄,只能下车步行上山,山上没有医院,迎面有村民用竹竿抬着生病的妇女走过来,脚下是人多年踩出来的羊肠小道,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路,只是大石头和烂泥滩。一路上几次要踩着石头跨过溪水,下雨之后,很容易滑进水里.
  村民说,雨季的时候,这里还有人被冲走。这样一路爬上海拔1600到2000多米的农家,山势陡峭,从小走这条路的年轻女孩,也觉得不容易。女孩说,小时候翻山去上学,来回要走三个小时,这样的学生不少,花在路上的时间太长,学校一天只能安排四节课。有视力受损的孤寡老人下山赶集,要带上被子,夜里睡在路上。
  老人:我下山赶一次集要三四天。  
  今年,改变的机会来了。泾洋镇政府决定修路,前天凌晨,记者搭乘一辆四轮柴油车走过这条已经在早年形成土路的松何路,二十多公里的路程花掉两个多小时,行驶的声音也许能反映它现在的坎坷和颠簸程度。
  百姓集资 贫困村民难以承受
  然而,多年渴望修路的村民,在修路集资的问题上有了意见。草坝村和李家坪村的部分村民表示,松何路离自己并不近,走山路到达松何路的时间,比直接步行下山到达县城的时间还要长,自己不会走松何路,因此不愿参与集资;也有村民表示,集资数额太大,无力承受。
  群众:修公路是好事,但是少交一点就好了。 
  根据泾洋镇提供的数字,松何路全长25.7公里,把它铺成3.5米宽的水泥路,每公里造价至少42万元,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补贴是每公里20万元,整条路的建设资金,还有五百多万的缺口,经过调研,镇政府决定向三个村的近两千名受益村民集资,最初的计划是每人1700元左右,根据村民的意见,下调到平均每人1200元,总共203万。除了个别五保户等之外,从小孩、青壮年到老人,都在集资的范围。
  然而对于大巴山区的村民来说,一家人一年的纯收入,很可能还不到1000元:
  村民:村里一年的平均收入达不到1000元的人很多。
  记者:是不是说让交1200块钱,相当于你们一年的纯收入都没了?
  村民:是,现在给我们摊派到一人1200元,我们就无法生活了。
  泾洋镇党委书记魏强也坦言,制定这一标准的时候,已经意识到群众的困难:
  魏强:肯定有困难,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知道资金在征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一部分群众会支持,但是一部分群众有抵触情绪,甚至还一部分群众因为家庭困难,不想交集资款。


退耕还林补偿款下发即被部分收缴


  尽管如此,集资还是开始了。今年4月,部分村民接到通知,在集中的几天去信用社领取自己的退耕还林补偿款,刚拿到钱,等在一旁的村镇干部就让他们交出一部分,作为修路集资款。记者看到的几张收据,金额从300、500到800元不等。村民形容,当时“不给不行”:
  村民:不给不行。
  记者:存折里面是什么钱?
  村民:退耕还林和粮食直补的钱。
  不过,泾洋镇镇长李忠华表示,用退耕还林补偿款交集资,并不是强制:
  李忠华:必须是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
  记者:您的意思是说通过村镇干部做工作的方式说服他们来这样选择,并不是强制性。
  李忠华:不是强制性,强制性行不通。
  但他也认为,有村民并不是心甘情愿地交钱。
  李忠华:可能有一些人,尽管把钱交了,毕竟心里还是有点不太情愿,这是难免的。
  还有村民反映,自己因为没有交集资款,被人强制带走,64岁的黄老汉一家6口人,一共需要交7200元:
  黄老汉的儿子黄国华,就是被带走的人之一。几天后再见到儿子时,他忍不住伤心:
  黄老汉:他们强制收集资款,我们家六个人需要交7200元,由于我们家里没那么多钱,我儿子黄国华就被他们带走了。

 

不交集资款即被强制带走


  根据记者向村民和镇政府印证的说法,一共有11人被带走,参加法制培训班。记者见到了其中六个人,他们说,除了学习法律知识,培训班也有他们不能接受的地方:
  村民:限制人身自由权利。
  记者:怎么限制人身自由?
  村民:罚站,没收身上的东西。
  记者:什么东西?
  村民:手机、钱、烟等东西。
  在离开的时候,他们还被要求认错、按手印:
  村民:写自己的错误。
  记者:比方说什么错误?
  村民:交钱交得慢,跟干部争论也是错误。
  记者: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保证限期把钱交齐?写完之后要在这边按手印?这个是让你们主动按还是?
  村民:是被强制按的。 
  泾洋镇党委书记魏强和镇长李忠华说,法制培训班是汉中各县都在开展的活动,根据村民的表现确定参加的人选,与交不交集资款无关。培训班有正常的作息时间,不会不让村民睡觉和吃饭。而对于限期交集资款并按手印的问题,他们表示:这个情况我们还不清楚,可能是村民在参加培训班后写认识的时候把问题反映进去了。
  镇巴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崔慧勇介绍,由于上级财政对通村水泥路每公里20万元的补贴政策到2009年截止,为了抓住时机尽可能争取资金,镇巴县把今年定为“交通建设年”,集中上马了一批道路建设工程。但是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除了上级财政的资助,本地很难再有投入。在网络论坛上,除了泾洋镇,镇巴县的简池镇、巴庙镇等,也有村民反映修路集资的问题。

 

  发动集资情况与村镇干部工资挂钩


  今年9月26号的《汉中日报》报道,镇巴县在乡村干部发动群众参与建设、出资、出力等方面与奖金、工资待遇挂钩。记者采访到的三位村镇干部都表示,自己因为集资任务没有完成被罚款,包括泾洋镇党委书记魏强和镇长李忠华:
  他们说他们两个都带头,扣六百七十几元,6月底,半年考核时扣的。
  魏强介绍,对干部的奖惩纳入乡镇财政,而不是集资款本身。他不否认这样与经济挂钩的奖惩可能造成村镇干部集资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但他也强调基层干部的工作难度大,针对村民的各种诉求,泾洋镇有分步解决的计划。希望得到村民和外界的理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认为,在现实的两难困境下,需要政府多想办法筹措资金,加大投入:
  徐小青:从道理上讲,从本质上讲,因为我们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太少,而且欠帐非常多。按道理说,应该是政府负责。但是政府财力又有限,不管是中央的钱也好,省里的钱也好,能不能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多想点办法,国家的基本建设资金的投入等,甚至想办法贷一些款。  
  前天(10日)凌晨1点多,还有村民在记者经过的路边等候,既反映对高额集资的不满,也表达对道路的强烈需求。一位乡镇干部私下对记者表示,面对各种矛盾,也想过放弃修路的计划,把集资款还给村民,少一些困扰。但是,这毕竟不是长远的解决办法。面对政府和村民双方面的资金短缺,贫困山区的路,在何方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