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湖北襄樊荆山余脉的南漳县板桥镇、东巩镇、巡检镇境内,现在还保留着为数不少的明清时期和民国初年的古民居。国庆期间,我和影友简白、徘徊一起,驱车近六个小时,对板桥镇冯家老宅进行了拍摄。
冯家老宅位于板桥镇西1.5公里处的冯家湾村四组,占地8000余平方米,系辛亥革命时期国民临时政府内务部长、国务总监、清朝留日学士冯哲夫的祖居,是一处庄园式建筑,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座北朝南,前低后高,有大小房间105间,分正门、中门、侧门,呈严格的中心对称,每个大门内又有两道小门和一个小院,为三间三进宅楼结构。为了防火、防盗、防潮、防震,老宅用了10万块石条作墙,石条之间相互咬合,并用桐油石灰浆砌。虽然老宅历经三百多年风风雨雨,至今仍然巍然屹立在荆山深处。

▲ 南漳县的古民居主要集中在板桥镇、巡检镇境内,现存大都建于明清时期和民国初年。沿着深山沟谷穿行,山道边,村巷里,古民居随处可见,或规模成群,或形单影只,散布于几十公里山谷间,被称为古民居廊道。

▲ “板桥民居”是南漳县最负盛名的古民居,早年已有发现,现已成为当地古民居的一大品牌。

▲ 这些新发现的民居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依山就势,前低后高,四合院布局,至少有两进院落,细部装饰考究。

▲ 整体建筑为四合院结构。

▲ 建筑就山势而建。

▲ 古民居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整座建筑群用青石铺地,青砖砌墙,并用桐油和石灰勾缝,保证了主体结构的完整无损。

▲ 走进院落,我们发现整栋建筑由清一色的青石铺地,青砖砌墙,再辅以木制结构的门、窗、阁楼等,前低后高,错落有致。

▲ 精美的石门槛、石门墩。

▲ 金秋十月,正值收获的季节,院子内到处挂满了金黄的玉米。

▲ 门栓。

▲ 石台阶。

▲ 年久无人居住的房间长满了杂草。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当地人以种植烟叶为主要经济作物。

▲ 依山傍水,此谓风水也。

▲ 墙壁上斑驳的老标语。

▲ 标语之二。

▲ 标语之三。

▲ 标语之四。

▲ 标语之五。

▲ 精美的石刻。

▲ 木雕。在门、窗、檐、墙等部位,醒目地雕饰有花、鸟、鱼、虫、瑞兽及渔、樵、耕、读画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 标语之六。

▲ 院落。

▲ 古民居雕檐刻壁,屋脊、檐头、瓦头上龙飞凤舞,木雕、石雕异彩纷呈。

▲ 屋与屋之间全部采用木板隔成。

▲ 门楣上方原本雕有石刻,在六十年代被毁掉。夜深了,明天要早起,以下全部为竖图,谢谢您的浏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