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O年代的游戏,刻骨铭心的记忆

(2010-05-31 11:55:41)
标签:

七0年代

童年

游戏

跳绳

滚铁环

打沙包

小人书

儿童节

泡鱼儿的博客

杂谈

分类: 鱼の随想录—我的生活记录

     跳绳、丢沙包、滚铁环、斗拐子、跳皮筋……这些儿时的游戏,你还记得多少?七、八十年代的童年游戏,你玩过哪些?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跳绳

 

    跳绳可分为和跳短绳和跳长绳。跳短绳基本上是个人游戏,也可以一根短绳两人跳,其中一人是主跳执绳,另一人贴近主跳随着主跳挥绳节奏在绳圈内跟跳;此游戏最多也可三人跳,即在主跳的身前身后各跟一人合跳。此游戏讲究个协调,由于绳圈小,跟跳者必须默契配合,尽量贴近主跳,但又不能靠上影响起跳。单人跳绳可分赛花式和赛体能:赛花式有正跳、反跳、双飞、三飞、麻花跳和上面介绍的多人跳等等;赛体能的可以分比速度的计时计数制和比耐力的不计时计数制。跳长绳是集体游戏,两人挥绳,参加跳的人数不限。有挥单绳和双绳之分,双绳游戏对参跳者难度较大;比赛也可按计时和不计时两种方法来计数。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斗鸡

 
    斗鸡又叫撞拐子,是最具男子气概的战斗。可谓是极度疯狂啊,一下课,男孩子们小到七八人,多到几十人,全都做起了金鸡独立,用盘在站立腿上的那支腿的脖盖,满操场的跳来跳去,进行撞击,盘起来的那支腿被撞得无法保持金鸡独立状为失败。玩法是参赛的人单腿着地,将另一条腿抱起放在立地腿的膝盖以上,一手托着小腿,一手压在大腿上,跳着攻击对方,双方谁先着地算谁输。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丢沙包

    这个原本是女孩子的专利咯,不过慢慢的男孩子也来玩了,好像是很少抗议男女合作的游戏,分好几种,图上的这种最有意思,还记得丢沙包的喊“吊弹”然后对面的人快速接到沙包然后就有机会快速“斩杀”中间的一个队员,如果中间的小朋友接到包,还可以多获得一条“命”自己用或者救一个已经下场的队员。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跳皮筋

 
    “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对于女孩子来说,没有跳皮筋的童年是不可想象的。下课或是放学时,校园里或是居民区的空地上,“绊马索”实在是壮观。两三个人原地站立,将长长的皮筋绷直,另一队的人在皮筋的圈内转身、跳跃、勾腿……随着游戏的深入,皮筋一节一节地升高,难度也一点一点地加大。后来,皮筋移至脖颈,甚而用手举过头顶……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回旋镖

    也叫飞来飞去,丢出去还会再飞回自己手里,不过好像我从来没让它真正的回到手里过,还有“7”字型的和“十”字型的。

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气门芯滋水枪

    一根完整的气门芯,记得当时是2角钱,一头打个节,另外一头套在水龙头上,拧开,就会变的跟腊肠一样,好多男孩子把这些“腊肠”挂在脖子上,变成了他们欺负女生的工具。有条件的还会弄到医院的止血袋,冲上水后有大号双汇火腿那么粗,威力也是不一般的说。

 

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拍画

    也叫拍元宝,后来出了种印着各种动画小人的纸画,有变形金刚什么的。估计男孩子都玩过,记得吃了饭,他们就会一群一群的去路灯地下盘地而坐。记得有种玩法叫“剩一”每人两张叠在一起,用手掌鼓气翻过来,谁能正好剩一张谁就赢。

 

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抽陀螺

   一种上面圆柱体下面圆锥体的木制个人玩具,也有带铁壳的,在底面通常镶嵌一个钢珠耐磨流畅,配备一个鞭子用于抽打,使其旋转不停,通常在光滑教硬的水泥地上比较好玩,冬天在冰上抽打更有乐趣。此玩具起源与古代延续至今,目前已经面临失传。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弹玻璃球

    普通玻璃球,在地面上划有开始线,不远处有目标点“琉子窝”,用手将自己琉子弹向对方琉子将其弹离目标琉子窝,以先进琉子窝者为赢,其玩法多变,规则也多,其乐无穷,由于多于贴近地面及不卫生,往往大战之后蓬头垢面,免不了被家长及老师训斥,逐渐被淘汰。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弹弓、弹枪
    拿弹弓打你们家玻璃,呵呵,“丫”就是一个弹弓了,拿木头削的,会被磨的很光滑,再用自行车内胎做弹弓筋,用一块软皮做弹弓皮,打小石子,男孩子用来打鸟,女孩子就只能拿着随便摆弄摆弄,至少告诉人家,我有这个。至于弹枪,我记得小时候是用自行车链子做的一根细铁柱穿成手枪的形状,用橡皮筋勒好,打火柴头玩。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挑棍
    为了参加这个游戏,放学后就要到大街上去到处捡别人丢弃的冰棍棒!参加的多是二三人,每个人对出数量相等的冰棍棒,先来石头剪刀布,由赢的人先扔。把一大把冰棍棒放到一定的高度(一般离地一米左右)撒到地上,先把和其它不挨的拾起来,然后用一根棍子把相互压住的棍儿挑开,只能一根一地根挑,如果能挑到旁边一根而不碰动其它的,那这根就是你的了!如果你碰动了其它的,就该下一人玩了。这是一种考验人的定力的游戏。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跳马
    哈哈,女孩子一般只有边上看的份,被人按趴下是很正常的吧。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纸飞机
    纸飞机,这个都熟悉,带尖的不带尖的,尖翅膀的,圆翅膀的,只要飞的远飞的稳,便会招惹来羡慕的目光,当然,这个也成了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私下传小纸条的工具。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画丁老头
    “大字不出头,两边挂灯笼。三天不吃饭,围着锅儿转。买了三根小葱,3毛3;买了一个冬瓜,8毛8;买了两根丝瓜,6毛6。”这段歌谣应该都有印象吧,满地画丁老头,看谁画的好,其实都一个样,但是还是画的津津有味的。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滚铁环
  滚铁圈,现在只能在庙会上才能看到的“运动项目”了,小时候几乎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一个圈加一根带钩的小铁棍,用铁棍控制圈的滚动方向,然后看谁跑的快,有的大圈上还会套上几个小圈,跑起来叮叮当当的,很好玩的说。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放风筝
  清明节放风筝,春天微风,找一个大广场,一般我们都会去收割完的庄稼地,拿着爸爸扎的“八卦”跟小朋友们一起去放,记得那时候最多的就是“蝴蝶”和“八卦”了,还都是纸糊的,不跟现在的一样,都是绸子料,也没现在的风筝好看,不过一样飞的又高又远。也曾经因为跟别人的风筝搭上线,眼看着断了线的风筝飘走还大哭了一场,现在想想,真挺有意思。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玩黄泥
  玩黄泥,小时候玩的最多还是过家家,找个男孩子当爸爸,女孩子当妈妈,另外一个小朋友当孩子,拿小塑料碗和一碗泥,就是“晚饭”了。男孩子用泥捏小人,捏坦克啊捏飞机大炮,有时候做一个饼子样的,中间掏个窟窿,摔在地上“砰”的一声,看谁摔的响。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打群仗
  好像孩童时代,打群架都是男孩子的事情,记得那时候庙会上会卖一些红缨枪、大刀什么的,最差也得准备一根竹竿,树枝子。男孩子跟古时候打仗一样来个冲锋,也伤不到什么,但是却很有气势,女孩子就在旁边给他们加油,现在想想,很有趣。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
    记得小时候,妈妈每次洗衣服我都回找个吸管弄点肥皂水来吹泡泡,看着五颜六色的泡泡漫天飞舞,就像自己的心飞向遥远的未来一样,那时候总觉得,每个泡泡都是一个世界,上面生活着跟我一样的小孩子。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踢锅

 
    这个游戏是用沙包进行的,具体规则如下:
    1.先在地上画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圆圈,叫做“锅”
    2.游戏进行是1个人防守“锅”,1个人进攻
    3.游戏开始先由防守者站在“锅”里将沙包使劲向进攻人的方向踢过去
    4.沙包落在哪里进攻者就要从哪里开始向“锅”里扔沙包,但如果在沙包没落地前被进攻者接到了沙包,则转变攻防。
    5.进攻者扔出沙包后,防守者要在沙包进“锅”之前将沙包挡在“锅”外(用身体任何部分都行,防守者直接接住了扔向“锅”的沙包就直接奖一条“命”),而且越远越好。如果沙包落在“锅”里,或者落在“锅”里又滚出“锅”外的,都要转变功防。
    6.沙包被挡出后落在地上,防守者根据沙包离“锅”的远近要步数(步数就是脚尖帖脚跟的那样一步一步的走,走多少步就计多少步数)。如果要的步数所走的距离大于沙包离“锅”的距离就转变功防。如果小于就由防守者继续踢沙包,进入下一次功防。
    7.防守者每次成功防守后所要的步数都要累计下来。游戏之前要约定好累计一定的步数要奖一条“命”。而转变攻防后,要从零开始计步数。
    8.防守者如果有多条命,遇到上述转变功防的时候只需减一条“命”即可。然后继续当防守者。而且之前要的步数也不归零。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砸炮

 
    一种是一张纸上有很多像药的火药纸,可一个个撕下用石头砸.我们小学的时候都是玩“摔鞭”。就是那种用纸卷起来,两头用泥封上,中间塞满硫磺的那种,只要用力摔到地上,就会产生和鞭炮一样的效果。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跳房子

    最廉价的游戏,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石头就可以玩。有些地方也叫“踢田”。地上画出一摞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后按照格子的单双,一只腿跳,另一腿屈起来。一边前进,一边要把石块踢到正确的格子里,出界或者跳错了格子都算失败。跳者一个房一个房地转一圈,然后,再继续扔,再跳……,跳房子是女孩子的强项,跳起来轻盈如燕,颠着脚尖一蹦一蹦,锻炼脚的控制力。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剁刀(分田地)

 
    记得小时候,男孩子手里都揣着一把小水果刀,体育课或者放学后,找一比较松软的泥土地,画个大“曰”字格或者“田”字格,每人分一块,在自己“地盘”扎三刀,如果刀不倒,就在别人的地盘扎一刀,然后根据刀的走向画一条“界”让对方选择,一直到对方没“地盘”位置。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变形金刚

 
    擎天柱、霸天虎、汽车人——变形,谁家要是买了,那可真是当时的极度奢侈品啊!
 
七、八十年代 <wbr><wbr>我们在玩什么-老鹰捉小鸡
    老鹰一般是轮着来,而“母鸡”一般都是由比较胖壮的邻家大姐来做,大家就扯着她的衣襟,尖叫着蹦着两腿儿,左挪右闪。开始的时候,小鸡的阵容壮观,长长的一队人马,个个挤眉弄眼,朝凶神恶煞的老鹰说风凉话。女孩子腿软,跑不快,老鹰就专朝他们的方向扑。蛮横的老鹰最终将小鸡们一个一个的抓走,游戏结束,再换一只老鹰重新开始。
 

 
 
老实交待,你小时候都玩过哪些游戏~最多可选7项
发起时间:2010-05-31 12:00    截止时间:2010-12-31 12: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投票已截止
最后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