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密西西比河越南生春卷游轮女法官大卫美国杂谈 |
分类: 个人日志 |
按照警察局的安排,今天去游览密西西比河。
上午10时准时出发。10时47分到达一家中餐馆吃早中饭。这是越南人开的中餐馆,先上的是越南生春卷,再是油炸春卷,后是牛肉面。面是用大碗盛的,量多,质量也很好。最后是冷咖啡,用冰泡的。李亨利局长亲自陪餐。饭后即去游览密西西比河。游艇是新奥尔良港务局警察局的。船停靠岸后,我们从梯子上艇的顶部,再从阶梯下船舱。艇沿着这条美国最大的河流向上游即向北开去。
李亨利局长亲自介绍道:“这是美国最大的河流,从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新奥尔良是密西西比河入海口的大城市,拥有美国第三大港口,许多轮船从此向北到美国腹地。这里距入海口10英里。”
我们大家一一又与李局长合影。李局长讲明年4、5月份去中国访问,到江苏。
由于下雨,外面雾蒙蒙的,能见度低,看不太远。李局长讲:“抱歉!”刘团长讲这样更好,因为有朦胧感。翻译大卫无法翻译“朦胧感”,就说:“团长用许多美丽的语言赞美密西西比河。”
向北一段后即向转向南。从上船的码头即大桥下穿过,从大游轮旁擦过。这时一种别样的游轮开来,此船与一百多年前马克·吐温小说里描写的密西西比河上的轮船一样,驱动是船后面的类似水车一样的轮子,不停地翻动,使船前进。我赶紧取出相机拍了一张照片。
李亨利局长介绍左岸,讲:“这就是法国城。最初的移民是加拿大法国,最初的奥尔良就在这里,然后向外扩大的。这里有外滩,有美国南部最古老的教堂圣路易斯教堂……”李局长给我们讲了下午及明天、后天的日程安排。转了一周后,就上岸。李局长也乘车回去。
我们登车去外滩游览。第一天就开始陪我们的女警也上车一起去游览。翻译大卫这时告诉我们:她叫南希。在路上,大卫讲到1803年美国以1125万美元从法国购入自密西西比河到落基山脉的整个地区,其中包括路易斯安那。1813年成为美国的一个州。
我们在外滩下车,沿途参观。先过有轨铁道,后到移民纪念碑前,这是一个一家四口人的雕像。丈夫戴鸭舌帽,妻子抱一女孩,另一男孩头戴大沿帽。一家人好像正从船上走上岸,还背着包袱。
外滩上有许多流浪汉,大多为黑人。那河里大游轮上一个黑人正弹着用蒸气奏的乐曲。我们照了一张集体照,后一起穿过街道,到达法国市场。这里相当于中国的自由市场,许多人在此摆摊,价格适中。
从法国市场出来,见团长、大卫、南希等人,正与几个白人女士交谈。她们是游人,团长招呼大家一起照相。随后去看狂欢节博物馆,途经一个纪念碑,南希说这是一个杰克逊将军的纪念碑,这广场就叫杰克逊广场,是纪念杰克逊将军抵抗英军,保卫新奥尔良的。从街道上走时,看见三个小孩,二个男孩一个女孩,只有四、五岁的样子,十分可爱。上穿血青上衣,下穿白裙子,真象小天使。我们上去抢拍了一张。与小孩一起的是年近六十岁的一对老夫妇,据南希介绍,他们是地方法官。女法官问我中国有女法官吗?我说,有,很多,中国男女平等,大法官中也有许多女性。
经过圣路易斯教堂时,我们进去看了看,庄严。在隔辟的狂欢节博物馆,看到许多狂欢节的服饰、礼品,还有拖拉机。扮国王、王后的王冠、服饰。我看到竟然有1891年的服装、面具、印第安人的服装,警察参加狂欢节的服装,还有多年来狂欢节的录相带。新奥尔良狂欢节全称“马尔迪·格拉斯音乐狂欢节”,是当地传统节日,世界著名的狂欢节,每年世界各地有二到三百万人到这里来参加狂欢,空前浩大。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各自活动,刚走到东边街上,大卫讲当地警察说这里很乱。的确,街上流浪汉、赌博的、拉皮条的、算命的真不少。我们立即回到杰克逊广场的椅子上坐坐,我凝视着这位后来成为美国第七任总统的将军雕像,心想:当年您是如何以少胜多打败英军的?
晚上,李亨利局长在五福饭店(中餐馆)吃晚饭。我与李亨利局长在一桌,他夫人也参加,同桌的有他驾驶员、警察局特警队副队长兼教练、大巴车驾驶员(光头警察)、南希、团长、鲁局长、大卫。
五福饭店老板夫妇祖籍河北,祖辈早年移民到这里。女老板告诉我:她丈夫还在江苏泰兴投资,在泰兴镇和黄桥镇都有工厂。
http://s6/middle/5583091fn8a040b1bd16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