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京剧《乌豆》首演圆满成功
(2022-07-12 07:51:15)分类: 京剧 |
5月30日、31日,北京京剧院现代京剧《乌豆》在北京大兴剧院成功首演。现场气氛热烈,观众叫好声不断。
北京京剧院现代京剧《乌豆》于2021年初开始创排,剧组主创人员根据北京京剧团1964年留存下的京剧《杜鹃山》珍贵创作资料和当年演出实况录音进行细致整理,创排过程中尽力保留其原貌,将原版《杜鹃山》重现于舞台,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将优质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朋友。
不忘初心 原汁原味
京剧《杜鹃山》创排于1964年,由北京京剧团几位前辈京剧大师裘盛戎、赵燕侠、马连良联袂主演,阵容豪华,流派荟萃。此次复排整理的现代京剧《乌豆》,由亲历该剧创排演出的北京京剧院艺术品质提高工程工作组专家刘耀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门第六代传人谭孝曾,京剧艺术大师裘盛戎先生长女裘红等艺术家指导复排。老艺术家们率先垂范、倾囊相授,展现了北京京剧院“传、帮、带”的优秀传统。此次排演大胆启用大批青年骨干力量担纲主演,由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裘派花脸孟宪腾饰演乌豆,国家一级演员朱虹饰演贺湘,优秀青年马派老生穆雨饰演郑老万,优秀青年武生王磊饰演石匠李,优秀青年马派老生张凯饰演温七九子。一批功底扎实、继承经典流派艺术和北京京剧院传统风格的优秀青年演员,肩负起延续和发展这份荣光的责任。
致敬经典 敬仰先贤
演出伊始,乌豆饰演者孟宪腾第一个亮相就博得了“碰头好”,其经典唱段“大火熊熊照亮天”的精彩演绎让现场掌声雷动。贺湘饰演者朱虹,面对靖卫团的绞架,正气凛然地唱出“你们绞死我一个,自有那千千万万的后来人”让在场者热血沸腾;“她”将党的阳光带进了铁血团,也走进了观众们的心。表演中其他演员也时刻沉浸在人物中,如机智果敢的郑老万、坚定忠诚的石匠李、善良勇敢的杜鹃妈妈都是那个年代百姓的缩影。该剧对于反面角色的刻画也把握得十分精准,如温七九子的诡计多端、“毒蛇胆”的残暴阴险,都令大家印象深刻。剧中群戏场面很多,都兼具美感与力量感,展现出红色经典所蕴含的活力和魅力。
北京京剧院此次复排整理的现代京剧《乌豆》以遵循传统为主旨,按照原版剧照恢复了主演造型和部分场景,尽力保留其原有风貌,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戏剧情境的营造都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据该剧艺术指导谭孝曾讲述,1964年版《杜鹃山》中,第四场乌豆是挎着受伤的胳膊,内穿小坎儿,披着大褂上场;他在听说贺湘要放了“土豪”长工老李时,生气地将大褂向后一扔,充分体现了人物此时的愤懑。本次现代京剧《乌豆》中复刻再现了当年裘盛戎先生此处关于服装和情节的设计。同时在导演刘耀春的设计下,采用投影老照片的方式切换场次,既是对当年的追忆,也体现了对老一代艺术家们最崇高的敬意。
培根铸魂 奋发图强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曾在演出前寄语剧组全员:“挖掘整理传统剧目,是因为传统剧目里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凝聚了炫彩夺目的文学、音乐、表演程式、人物造型等多方面的艺术结晶,熔铸了中华美学思想和精神,刻下了先辈艺术家、特别是流派艺术家通过艺术实践而获得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方法。北京京剧通过排演‘原生态’的京剧《乌豆》,希望让年轻一代的京剧演员从中学习借鉴前辈艺术家们精湛的现代戏表演和唱念功法,更好地运用于传承创新发展;通过复排,也将几位流派大师所塑造的生活艺术形象和典型的艺术风格再现于舞台、活跃于民心、生动于京剧、流芳于百年、永载于史册;通过复排,使这样一部流淌着大师辛勤汗水的‘红色题材’作品,贡献于建党百年庆典、作用于社会文化建设、培根铸魂于当代国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国粹京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为民,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是北京京剧院人不变的使命、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