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周三。《空中剧院》播出了“李文敏教学生活五十周年纪念演出”京剧折子戏(一)。剧目有:《武昭关》、《锁麟囊》、《三娘教子》、《玉堂春》。主演分别是:孙明玉、刘蓓、张茜、郭玮。
简要的对李文敏教授作一介绍。李文敏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非遗传承人。中国京剧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导师、京剧流派班导师,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教授。
李文敏教授是程派艺术的主要传人之一。为程派的继承、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程派艺术薪火兴旺,与李文敏教授几十年的努力分不开。她被誉为“程派艺术薪传”的功臣。
好了,不用详细的噜苏,周三晚上的《空中剧院》就是“程派艺术展现”之夜了。
于我而言,在众多的京剧旦角流派声腔中,最容易识别的便是程派了。所以,最早被京剧旦角艺术吸引就是程派。但是,到现在为止,什么是真正的程派表演,仍然是很茫然。坦率地讲,程派的戏在《空中剧院》里看了也不少了,但能够在观赏时感受到程派表演真髓的,不多。有时候我在想,作为一个流派传人,在演绎一些经典的流派唱段时,有没有思虑过这些问题,“老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唱腔?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唱腔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感受?这样唱要演员对角色理解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莫非真如一位大家所言,现在的流派表演还依然滞留在模仿的阶段里?想来,这是我的一种多虑了。
感受流派唱腔里的神韵,观赏演员绘声绘色的刻画人物情感,体会传统经典的魅力。每一次,坐在电视机前,看播出时的感叹。
又在没事找事了。说戏吧。
《武昭关》:第一次看这位老师表演。诚如嘉宾老师在“访谈”里所言一般,似乎还缺少一点表演的火候。不过,作为一名戏曲艺校的专职老师,个人以为,不能在舞台上显得太稚嫩了,否则怎么给学生们讲授?单就演员的表演,可以感受到演员对演唱的咬字、声腔的处理是有一种讲究的,如果这种“讲究”再能发挥在人物情感的呈现上,相信,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程派青衣。
《锁麟囊》:说真的,原先以为此刘蓓非影视界里的刘蓓,后经确认,此刘蓓确是影视界刘蓓,便好奇心甚强了。而在“访谈”里听到李老师亲口说刘蓓也是学程派出身的,就更惊异了。
自然,不能用看专业京剧演员表演的目光来看刘蓓的表演了,毕竟她不唱京剧已经那么多年了。有一位论坛里的戏迷老师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呵,“离”了那么长时间,还能够唱的这样的有滋有味,很不错了。
从而,我又想到一个“影视表演和戏曲表演”的问题。一个好的影视也有未必是一个好的戏曲演员,但一个好的戏曲演员却是可以是一个好的影视演员。
《三娘教子》:觉得张茜的表演最大特点,便是她的那双眼睛。自然,张茜对程派唱腔的理解也并非是停留在特色的声腔中,通过演唱时口里的劲头及咬字发音的力度,为我们传递着人物情感。张茜很会用眼睛来演戏。通过目光的“勾勒”,然后再加上有章法的台步和身段(从房里出来到机房去这一节台步、身段的表演很有代表性),唱、做、表演三合一,三娘的形象就生动了起来;三娘的目光不仅仅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心,在与老薛保的交流里也起到了一种“催化”作用,让老薛保的戏也有了激情,达到了舞台气氛的融洽。
穆雨的老薛保的身段做得比较好,音色也在向韵味靠拢,如果他在演唱时如果再有点爆发力,就更好了。
《玉堂春》:很喜欢郭玮的演唱的。对她的表演的印象是不做作、人物情感自然流露。但,这一次看她的表演,稍觉得有点在“作”了。呵,不是“作女”是“作戏”。不过,还是喜欢她的表演的,即便有点“作”了,比如在咬字、发声时一“作”,就使姣好的面容扭曲了,千万别过。
这场戏还有一个看点,就是黄士骧老师的表演了。黄老师的戏不多,但,目光、念白、人物神态的表演,可谓是处处精彩。尤其是表情的瞬间转变,比如在对苏三的审和问时即又把目光投向王金龙,脸上的表情变化,不夸张地讲,有一种“变脸”的效果。
呵呵,说了一些菜鸟观众说的话。请各位老师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