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
——水的性格
提到金沙江我们马上会想到川藏分界处正在修新桥的那条江。从那里流到迪庆这边有了不小的变化,水大了,前路不再顺畅,遇到了大山的阻挡。那是什么样的山啊?两山间河道狭窄,河道的落差悬殊,据说河道最窄的地方老虎都可以一跃而过,所以人称虎跳峡,名符其实。
那是个大景区,车子沿江走,一点也看不出这江有什么特别。景区到了,车停在岸上,这时还是只能看不到山。观景要下去呢。沿木栈道向下走了一会儿,才发现其中的奥秘,一条白色水带旁,观景平台上有几多身着花花绿绿衣服的人,那些人几乎就是一个个小点,离我们非常远,少说也有十几层楼高。这谷好深啊!我们要下多少个台阶?一会儿又怎么上来?

管不了那么多了,不到底下怎么能看到绝色的风景?继续向下。我们一面走一面不断在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拍照。宽敞的观景平台上,塑有一只雄壮的老虎,作为景区的地标。人们拥到观景台的栏杆前寻找最佳的拍照角度。

那江中的水,跌破蓝绿色的身躯,撕扯成亿万个白花花的碎珠,激动地跳跃,呼啸着冲锋,争抢着迅跑,它们的性格如此倔强,绝无一瞬的回头和犹豫。

江水的激情带动着游人的豪情,真想为它做一首诗,描绘这水的多彩多姿,歌颂这水的义无反顾,弘扬这水的激跃奋进,褒奖这水的无止无息。

拍了太多的照片,还是觉得没有完全体现出江的壮美。哦,应该让它身后的山也展示出来,让山的静止美衬托江的流动美,这才体会到配角的伟大,如果没有山,哪来的这峡谷和落差,是环境造就了老虎之威。大自然就是这样鬼斧神工。

最后让人喜欢的还有景区上升的滚梯,让老年人可以节省时间和体力,体面地回到岸上,谢谢。

然而在我们之后到达的“长江第一湾”,金沙江的性格大变,平缓温和,像个温柔的大嫂,不言不语,乐于助人。当年红二方面军长征时就是从这里渡过的金沙江。那为什么会叫“长江第一湾”呢?金沙江就是长江的上游,它们其实是同一条江啊,这一段叫金沙江,再向下走到宜宾就叫长江了。

这里是石鼓镇,小亭子里有一面刻于明代的石鼓,是小镇名称的由来。传说诸葛亮也曾率军在此打过仗,但没有考证过。

从石鼓亭旁边的小路一直走上去,可以到达红军渡金沙江纪念馆,馆内详细记述了那一段历史。贺龙带领的红二方面军收到红军总司令部的命令,从湘鄂西根据地出发,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来到金沙江畔,当地老乡们真诚地帮助红军将士,选择最窄最浅的江段,分几个渡口撑船把部队送过江,让追杀的敌人无计可施,使红军顺利北上抗日。这应该是迪庆的独克宗城休整之前的事。


晚上要到大理住宿,经过洱海,洱海出奇的平静,夕阳照射下的湖水微微晃动着,满得似乎要溢出来,就像酒杯口上那满而不溢的酒,这种现象据说是一种内在的张力所至。能有满而不溢的定力,得有多好的脾气,多高的休养,多久的修练啊。我佩服它的内敛与随和。
见识了水的不同性格,领教了水的千变万化,才懂得了什么叫上善若水。
大理的三月街、蝴蝶泉等都早已游过,丽江也去过两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没有再专门去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