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再延
李再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4,784
  • 关注人气:1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2015-08-09 14:07:38)
标签:

秋季活跃的野生鸟

北京拍摄

飞鸟集

摄影

图片

分类: 家人艺苑(飞鸟集)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01、(一)、乌鸫,德国的国鸟,叫声甜美。留鸟,杂食。已经在农展馆安家。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02、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03、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04、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05、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06、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07、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08、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09、鸟友丁老师数年如一日,坚持投喂乌鸫,现在他一叫“过来”,乌鸫果真就过来了。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10、(二)、红尾水鸲。在十渡拍摄。栖于溪流,河流,垂直性迁徙留鸟。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11、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12、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13、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14、(三)、红嘴蓝鹊。在十渡拍摄。有靓丽的红嘴和长尾,能抱团围攻猛禽。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15、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16、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17、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18、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19、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20、(四)燕雀。在十渡拍摄。略大于麻雀,鸣叫声悦耳,成对成群活动。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21、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22、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23、(五)、大鵟(kuang)。在十渡拍摄。鹰科,盘旋于峰顶,食肉猛禽。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24、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25、(六)、灰椋鸟。候鸟,取食于开阔郊野,农田,杂食。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26、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27、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28、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29、(七)、小鸊鷉。求爱、筑巢、炫技精彩纷呈,留鸟,部分候鸟。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30、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31、(八)、北红尾鸲。鸣叫声轻柔欢快,留鸟,杂食。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32、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33、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34、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35、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36、(九)、翠鸟。有着艳丽的色彩,箭般的捕鱼速度。已经在朝阳公园安家。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37、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38、(十)、八哥。经笼养能学说话。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39、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40、(十一)、灰喜鹊。爱吵吵,比普通喜鹊漂亮。滑翔姿势很优美。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41、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42、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43、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44、离开公园时,流浪猫躲在墙角,怀着复杂的心情望着我。公园里的流浪猫,有人投喂,但它们也捕捉野生鸟。我们这些拍鸟的人,既不投喂它们,又阻止它们捕捉野生鸟。它的眼神似对人又爱又恨。



(一)乌鸫 Eurasian Blackbird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雀形目 > 鹟科 > 鸫属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Turdus merula

描述:体型略大(29厘米)的全深色鸫。雄鸟全黑色,嘴橘黄,眼圈略浅,脚黑。雌鸟上体黑褐,下体深褐,嘴暗绿黄色至黑色。此鸟与所熟悉的乌鸫为同一种类。与灰翅鸫的区别在翼全深色。
虹膜-褐色;嘴-雄鸟黄色,雌鸟黑色;脚-褐色。
叫声:鸣声甜美,但不如欧洲亚种悦耳,告警时的嘟叫声也大致相仿。飞行时发出dzeeb的叫声。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北非、印度至中国;越冬至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大部林地、公园及园林,高可至海拔4000米。亚种maximus为西藏南部及东南部的留鸟;sowerbyi于四川中部;intermedia于西北部(天山、喀什、罗布泊及柴达木盆地);mandarinus为留鸟于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及东南等地,部分鸟在海南岛越冬。
习性:于地面取食,静静地在树叶中翻找无脊椎动物、蠕虫,冬季也吃果实及浆果。

俗名:百舌 百舌 反舌 害葛? 黑鸫 黑鸟 黑山雀 牛屎八 日雀 乌春? 乌吉? 亿?鸟 中国黑鸫


(二)红尾水鸲 Plumbeous Water-Redstart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雀形目 > 鹟科 > 水鸲属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Rhyacornis fuliginosus

描述:体小(14厘米)的雄雌异色水鸲。栖于溪流旁。雄鸟:腰、臀及尾栗褐,其余部位深青石蓝色。与多数红尾鸲的区别在无深色的中央尾羽。雌鸟:上体灰,眼圈色浅;下体白,灰色羽缘成鳞状斑纹,臀、腰及外侧尾羽基部白色;尾余部黑色;两翼黑色,覆羽及三级飞羽羽端具狭窄白色。与小燕尾的区别在于尾端槽口,头顶无白色,翼上无横纹。雄雌两性均具明显的不停弹尾动作。幼鸟灰色上体具白色点斑。亚种affinis的雄鸟尾上覆羽棕色,雌鸟尾部白色较少,下体鳞状斑纹仅限于腹中心。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褐色。
叫声:尖哨音ziet, ziet;占域时发出威胁性的kree声。鸣声为快捷短促的金属般碰撞声streee-treee-tree-treeeh,栖于岩上或于飞行时发出。
分布范围: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的垂直性迁移候鸟,于海拔1000~4300米的湍急溪流及清澈河流。亚种fuliginosus于西藏南部、海南岛及华南大部,北至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亚种affinis于台湾,见于海拔600~2000米。
习性:单独或成对。几乎总是在多砾石的溪流及河流两旁,或停栖于水中砾石。尾常摆动。在岩石间快速移动。炫耀时停在空中振翼,尾扇开,作螺旋形飞回栖处。领域性强,但常与河乌、溪鸲或燕尾混群。

俗名:蓝石青儿 铅色水翁? 铅色翁? 溪红尾鸲


(三)红嘴蓝鹊 Red-billed Blue Magpie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雀形目 > 鸦科 > 蓝鹊属
PASSERIFORMES > Corvidae > Urocissa erythrorhyncha

描述:体长(68厘米)且具长尾的亮丽蓝鹊。头黑而顶冠白。与黄嘴蓝鹊的区别在嘴猩红,脚红色。腹部及臀白色,尾楔形,外侧尾羽黑色而端白。
虹膜-红色;嘴-红色;脚-红色。
叫声:发出粗哑刺耳的联络叫声和一系列其他叫声及哨音。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部、中国、缅甸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常见并广泛分布于林缘地带、灌丛甚至村庄。指名亚种为留鸟于中国中部、
西南、华南、东南和海南岛;alticola于云南西北部及西部;brevivexilla从甘肃南部
及宁夏南部至山西、河北、内蒙古东南部及辽宁西部。
习性:性喧闹,结小群活动。以果实、小型鸟类及卵、昆虫和动物尸体为食,常在地面取食。主动围攻猛禽。

俗名:长尾巴练 长尾山鹊 赤尾山鸦 鸟? 山鹊 山鹧


(四)燕雀 Brambling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雀形目 > 燕雀科 > 燕雀属
PASSERIFORMES > Fringillidae > Fringilla montifringilla

描述:中等体型(16厘米)而斑纹分明的壮实型雀鸟。胸棕而腰白。成年雄鸟头及颈背黑色,背近黑;腹部白,两翼及叉形的尾黑色,有醒目的白色"肩"斑和棕色的翼斑,且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点斑。非繁殖期的雄鸟与繁殖期雌鸟相似,但头部图纹明显为褐、灰及近黑色。
虹膜-褐色;嘴-黄色,嘴尖黑色;脚-粉褐。
叫声:悦耳的鸣声由几笛音的音节接长长的zweee声或下降的嘟声。叫声为重复响亮而单调粗喘息声zweee。也发出高叫及吱叫声。飞行叫声为chuee。
分布范围:古北区北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于落叶混交林及林地、针叶林林间空地越冬。见于中国东半部及西北部的天山、青海西部,偶至中国南方,
习性:喜跳跃和波状飞行。成对或小群活动。于地面或树上取食,似苍头燕雀。


(五)大鵟 Upland Buzzard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鹳形目 > 鹰科 > 鵟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Buteo hemilasius

描述:体大(70厘米)的棕色鵟。有几种色型。似棕尾鵟但体型较大,尾上偏白并常具横斑,腿深色,次级飞羽具清楚的深色条带。浅色型具深棕色的翼缘。深色型初级飞羽下方的白色斑块比棕尾鵟小。尾常为褐色而非棕色。
虹膜-黄或偏白;嘴-蓝灰,蜡膜黄绿色;脚-黄色。
叫声:咪咪叫声,较普通鵟拖长且带鼻音。
分布范围:青藏高原、蒙古、中国中部及东部。
分布状况:在北方分布区甚常见,在南方罕见。繁殖于中国北部和东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及南部的部分地区。可能也在中国西北繁殖。冬季北方鸟南迁至华中及华东,偶有鸟至广西、广东及福建。
习性:强健有力,能捕捉野兔及雪鸡。据报道还能杀死绵羊。

俗名:白鹭豹 大暗? 豪豹 花豹


(六)灰椋鸟 White-cheeked Starling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雀形目 > 椋鸟科 > 椋鸟属
PASSERIFORMES > Sturnidae > Sturnus cineraceus

描述:中等体形(24厘米)的棕灰色椋鸟。头黑,头侧具白色纵纹,臀、外侧尾羽羽端及次级飞羽狭窄横纹白色。雌鸟色浅而暗。
虹膜-偏红;嘴-黄色,尖端黑色;脚-暗橘黄。
叫声:单调的吱吱叫声chir-chir-chay-cheet-cheet。
分布范围:西伯利亚、中国、日本、越南北部及缅甸北部、菲律宾。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北部及东北,冬季迁徙经中国南部。常见于有稀疏树木的开阔郊野及农田。
习性:群栖性,取食于农田,在远东地区取代紫翅椋鸟。

俗名:杜丽雀 高粱头 管莲子 假画眉 竹雀


(七)小 Little Grebe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鹳形目 > 科 > 属
CICONIIFORMES > Podicipedidae > Tachybapus ruficollis

描述:体小(27厘米)而矮扁的深色。繁殖羽:喉及前颈偏红,头顶及颈背深灰褐,上体褐色,下体偏灰,具明显黄色嘴斑。非繁殖羽:上体灰褐,下体白。
虹膜-黄色;嘴-黑色;脚-蓝灰,趾尖浅色。
叫声:重复的高音吱叫声ke-ke-ke-ke,求偶期间相互追逐时常发此声。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印度、中国、日本、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北部。
分布状况:留鸟及部分候鸟,分布于中国各地包括台湾及海南岛。亚种capensis为留鸟见于中国西北部,philippensis见于台湾,poggei见于中国其余地方。偶尔上至海拔2000米。
习性:喜在清水及有丰富水生生物的湖泊、沼泽及涨过水的稻田。通常单独或成分散小群活动。繁殖期在水上相互追逐并发出叫声。

俗名:刁鸭 刁鸭 鸊鷉 水葫芦 水葫芦 水葫芦 水皮溜 水屁? 水攒 水扎? 王八鸭子 王八鸭子 王八鸭子 小艄板儿 小王八 小子钻 油葫芦 油鸭 油鸭


(八)北红尾鸲 Daurian Redstart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雀形目 > 鹟科 > 红尾鸲属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Phoenicurus auroreus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而色彩艳丽的红尾鸲。具明显而宽大的白色翼斑。雄鸟:眼先、头侧、喉、上背及两翼褐黑,仅翼斑白色;头顶及颈背灰色而具银色边缘;体羽余部栗褐,中央尾羽深黑褐。雌鸟褐色,白色翼斑显著,眼圈及尾皮黄色似雄鸟,但色较黯淡。臀部有时为棕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叫声为一连串轻柔哨音接轻柔的tac-tac声,也作短而尖的哨音peep或 hit,wheet;鸣声为一连串欢快的哨音。
分布范围:为留鸟,见于东北亚及中国,迁徙至日本、中国南方、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及河北,在山东及江西山区也有记录(越冬在华南、东南、台湾及海南岛)。有争议的亚种leucopterus繁殖于青海东部、甘肃、宁夏、陕西秦岭、四川北部及西部、云南北部、西藏东南部;越冬于云南南部。一般性常见鸟。
习性:夏季栖于亚高山森林、灌木丛及林间空地,冬季栖于低地落叶矮树丛及耕地。常立于突出的栖处,尾颤动不停。

俗名:北红尾鸲 穿马褂 大红燕 红尾溜 花红燕儿 灰顶茶鸲 火燕 郎翁?


(九)普通翠鸟 Common Kingfisher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佛法僧目 > 翠鸟科 > 翠鸟属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Alcedo atthis

描述:体小(15厘米)、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上体金属浅蓝绿色,颈侧具白色点斑;下体橙棕色,颏白。幼鸟色黯淡,具深色胸带。橘黄色条带横贯眼部及耳羽为本种区别于蓝耳翠鸟及斑头大翠鸟的识别特征。
虹膜-褐色;嘴-黑色(雄鸟),下颚橘黄色(雌鸟);脚-红色。
叫声:拖长音的尖叫声tea-cher。
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天山,在西藏西部较低海拔处越冬。亚种bengalensis为常见留鸟,分布于中国包括海南及台湾的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高可至海拔1500米。
习性:常出没于开阔郊野的淡水湖泊、溪流、运河、鱼塘及红树林。栖于岩石或探出的枝头上,转头四顾寻鱼而入水捉之。

俗名:翠碧鸟 翠雀儿 钓鱼郎 金鸟仔 立? 水狗 天狗 小翠鱼狗 小鱼狗 鱼翠 鱼狗 鱼虎 鱼虎(本草)


(十)八哥 Crested Myna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雀形目 > 椋鸟科 > 八哥属
PASSERIFORMES > Sturnidae >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描述:体大(26厘米)的黑色八哥。冠羽突出。与林八哥的区别在冠羽较长,嘴基部红或粉红色,尾端有狭窄的白色,尾下覆羽具黑及白色横纹。
虹膜-橘黄;嘴-浅黄,嘴基红色;脚-暗黄。
叫声:似家八哥。经笼养能学"说话"。
分布范围:中国及印度支那。引种至菲律宾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留鸟,见于长江中游水源处从四川东部及陕西南部至南方;brevipennis于海南岛;formosanus于台湾。
习性:结小群生活,一般见于旷野或城镇及花园,在地面高视阔步而行。

俗名:别别? 凤头八哥 寒皋 华华 了哥 鸲鹆 鹦鹆 中国凤头八哥


(十一)灰喜鹊 Azure-winged Magpie

活跃在秋季的几种鸟(飞鸟集-153)

雀形目 > 鸦科 > 灰喜鹊属
PASSERIFORMES > Corvidae > Cyanopica cyana

描述:体小(35厘米)而细长的灰色喜鹊。顶冠、耳羽及后枕黑色,两翼天蓝色,尾长并呈蓝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叫声为粗哑高声的zhruee或清晰的kwee声。
分布范围:东北亚、中国、日本及伊比利亚半岛(可能为引种)。
分布状况:常见且广泛分布于中国华东及东北。引种至香港,但数量在下降,可能现已绝迹。指名亚种越冬于中国东北的极北部;pallescens为留鸟于小兴安岭;stegmanni于东北的大兴安岭及长白山;interposita为华北东部的留鸟;swinhoei 于长江流域下游上至甘肃南部;kansuensis于青海南部至甘肃西北部。
习性:性吵嚷,结群栖于开阔松林及阔叶林、公园甚至城镇。飞行时振翼快,作长距离的无声滑翔。在树上、地面及树干上取食,食物为果实、昆虫及动物尸体。

俗名:蓝膀喜鹊 蓝鹊 马尾鹊 山连子 山雀 山喜鹊 羊乌鹊

                                                            ——以上均摘自《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