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恐怖分子改造成公公知识分子

标签:
杂谈 |
第一次见这张图,就觉得PS的好玩儿。贾宝玉是个只懂得审美的无用之人。无用之人与无用之物是相通的:没有具体的使用方法,无法衡量它的最终价值,更不知道它将适用于什么样的场合。这更像艺术品,艺术品便具有以上三类特征。当你看到一件艺术品,与它的魅力达到共振,它的存在才有了意义。如果你根本无法体会它的美与魅力,那么它对你而言则没有任何用途,艺术品只存在于审美之中。诸如诗歌、绘画、好的散文与小说等真正纯美的艺术品之所以日渐没落,仅仅是因为在一个极端功利的社会里,美,是毫无用处的。美,不能用来当饭吃,不能换来钞票,更不能用来性交。美,仅仅是美,宛如一朵玫瑰,独自存在于时空里花开花落。作为一个艺术形象,贾宝玉的出现,与其说是多情公子谱系里有增加了一位新人物,莫如说在女性审美方面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他能从纯美的角度来审视女人。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塑造了这么一个无用至零度的男主人公,对外儒内法历来只讲功名利禄向上爬的中国社会而言,无异于一次可怕的文化恐怖活动。曹雪芹是小说界的本拉登。
这是一张有趣的证明,证明作协的那些作协朋友们没有住总统套间,是媒体撒了谎,作家们集体成了小白菜,一清二白三冤枉。其实呢,大家只要上网查下就知道这个宾馆是五星级的,一个客房一天就需要两千多人民币。这些钱哪里来的呢?小白菜们原本便是在拿纳税人的钱潇洒。国外的作家即若无意做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至少也不会去加入一个宦官组织,成为一群公公知识分子。中国的知识分子做公共知识分子获利甚微,莫如做公公知识分子,譬如余秋雨、王兆山等公公者,要名有名要利有利。忙于获利,必然导致美的缺席,美虽然与权利并不相悖,但至少于阿谀奉承相离。曹雪芹何其不幸,生不逢时,十年才成一书。如若生在当今,请他进作协,写赞歌,把一个一路抗争的文化恐怖分子改造成一个唯命是从的公公知识分子,千秋万代,功莫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