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心旅程

标签:
淇奥善水文轩旅程西双版纳悟心旅游 |
分类: 原创散文 |
从南国的三十多度的气温下回到故乡的土地,寒气夹杂着灰蒙蒙的空气,有些呛鼻,竟似乎有了些许不适应。人,总会适于疲态,在短暂的安逸接触之后便会安于较为舒适的环境。而反过来却陌生于长久所处的境地。我自告是放心灵去旅行,身却也在不自知中慵懒了下来,直至回到故乡干冷的空气中,才倏然而醒。
披装起厚厚的棉衣,返程的旅程让我的面颊上沾满了仆仆风尘,与其说是在赶路,倒不如说是一路上在不断的添加衣物。回想赶往南方参会的时候,不也曾是这样,一路上辛苦地脱下厚厚的棉衣毛衣,直到在北方三九天气这样的寒冷时节,却极不适应地在南国穿着短袖享受着暖暖的阳光。这种感觉很惬意,让我得以暂时忘记掉劳苦的压力,给心一个缓冲放松的短暂时光。
南北距离远了,气候、温度、环境、民俗差别都很大,心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而变得多思,由此产生出的感触便也较多。我一向将旅程看作是心灵的旅行,更在意的是沿途而非目的地,更在意的是认识新友而非选择旅伴,更在意的是异乡烟雨风情而非旅途晴空万里,更在意的是看风景的心情而非风景本身。其实,我推崇与赞服那些将一段旅程看做是生命浓缩的人,可以不远万里奔赴青藏、墨脱、南疆、额济纳旗……他们已将旅程的含义从有形放大到无形,从有界升华到无价。相较于他们,我还在肤浅的点对点的旅程中,将很大一部分身心劳烦在机票的签转或返程日期的计算,如此使得原本就丧失了重要沿途风景的旅程变得更加残破和遗憾。我渴望着一种真实的转变。
在苍茫深邃的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有那么一瞬,竹排编成的足下小径前后,空无一人。高山巍峨不语,流水清灵无言,我感觉到一种真真实实的人生的漂浮。不是没有任何压力了,而是无压的感觉让人细想起来而略感头疼。身的周边古木遮天蔽日,青藤相互缠绕,不知名的鸟雀在鸣啭,这个时候,简单的宁静,却可深深触及自己心灵深处。无压似有压,无压胜有压,而这压力往往是不受自主控制的思索的错。是的,思绪在紧密贴近自然的环境中飞速的奔走旋转。我真切地感受到空寂的力量,似乎听得到自己的心在奔腾咚咚作响,那震撼的声音如同在此情此景下发出不能停息的般梦的呓语。
离开短暂的旅程,回归生活的常态,繁杂而巨大的工作压力马上沉重地压在肩头,不问如何承受,也来不及去想怎么去承受。我并不惧怕任何压力,只是已全然丧失了了解压力来源的兴趣,而单纯地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向前疾走。所不同的是,旅程是在背起沉重的行囊,然后舒展胸怀,净化心灵,而生活则是背起沉重的责任,来追寻平淡,触悟庸常。当然还有一点不同,就是旅程有归路,而人生则是一场单程的旅行。
面前很多的事堆积,突然间整个身心感觉累,累到麻木。怀想着旅程中沿途路上的感觉,偶然的一个镜头,一个心思的异动,都可以成就一种美丽。旅程结束,我只能在黑的夜里让心思沉静。曾经到达过的那一片辽远的土地所带给自己的一种向往,是一条心路,弯弯曲曲的向远方延伸,延伸成为一种生性的张扬和释放。
若是没有行者,就无从旅程。从北飞到南,再南飞回北,气候似春直似春离。身走了,但还留下一寸心在那遥远南国的蓝色江水和红色泥土里。不在乎距离,不躲避陌生,哪怕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哪怕只是静静地对着风景发呆。其实,“倔强的沉默是无法化解的歌声,自我的沉默是无法冲刷的色彩。”我追寻的旅程不是虚幻的意会,而是心灵的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