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跌趋势中的操作盈利模式

(2016-10-01 09:41:30)
标签:

杂谈

进入股市,就是与狼共舞,就是虎口夺食,就是要抢劫那些时刻准备抢劫你的人。做股票首先是考虑如何保住自己的资本金,如何在保证资本金不损益的情况下使其增值。而做股票最关键的是看趋势,大盘的趋势和个股的趋势,大盘的趋势好,个股均有上涨的机会。当上涨时会有很多机会,那么下跌趋势中的操作就不这么容易了。

虽然不支持逆势操作股票 ,但想成为一位高级玩家,要掌握好相关的操作方法是必须的。下面就介绍一种下跌趋势中的操作盈利模式:

下跌中的15分钟底背离短线盈利模式

1、股票技术面分析:

性格:活跃;经常出现涨停;

形态:连续大涨后回调产生了15分钟的底背离;

级别(确定买点):15分钟底背离确认;

均线:短期均线回踩中期均线;

k线:k线逐步缩小;

量:平台整理中接近中期均线或者重要支撑区成交量萎缩;

支撑:中期均线或者成交密集区的底背离;

压力:其他重量级均线和波段拐点;

分时图:显现洗盘波形的;

2、仓位

在整个底背离引发的反弹中,介入的仓位不超过半仓;

3、买点:15分钟底背离时;

4、持股:未到卖点;

5、减仓:顶背离进行减仓1/3,第二卖点减1/3,第三卖点清仓;

6、加仓:第二买点加1/3仓,第三买点加1/3仓;

7、出场:往下大盘跌破了15分钟底背离低点,往下跌破了15分钟底背离买入时低点,止损损失在1/3,全仓的1/6;往上按照减仓来操作;无论是否出现顶背离,有效跌破15分钟的30T线均是最后出局的机会;

8、预期空间/风险:空间在10%以上,风险控制在5%;

9、应变:每日复盘,是否出现了意料中的反弹?下降趋势和震荡趋势是否保持?若成功突破日线级别的下降趋势和震荡趋势则要改变模式;

图1:15分钟的买卖图示例
下跌趋势中的操作盈利模式

图2:提升了反弹级别的应变下跌趋势中的操作盈利模式

图3:失败的15分钟反弹下跌趋势中的操作盈利模式

注意:本盈利模式是火中取栗行为,随时准备止损止盈,非能执行纪律者不要轻易尝试;

注意1:第一买卖点是左侧的,表现在盘面是15分钟顶背离和1分钟顶背离共振时;

第二买卖点是右侧的,表现在盘面是跌破或突破15分钟的5T线;

第三买卖点同样是右侧的,表现在盘面是跌破或者突破15分钟的30T线,是最后的机会;

有时候并不会出现第一买点;

注意2:该盈利模式只适合于下跌趋势和震荡趋势;上升趋势请坚决持股;同时注意日线趋势的转折点;

注意3:该盈利模式仅仅完全处于技术面考量,对突发消息刺激失效,这是技术分析的弊端;

注意4:有效的跌破30T线的意思是连续3根K线均跌破;若产生背离后股价偏离30T线太远可以择机全部抛售;

注意5:若买入后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反弹,要应变出局;

但是行情非常的弱势,明明已经产生了底背离,但是预期中的反弹没有出现而是持续的震荡下跌呢?

我们之前说到,背离是不充分的下跌或者上涨,其分为三段,拿底背离来说,首先是下跌,然后是反弹,最后是再度下跌并破掉前段下跌的低点,结合MACD来看就是反弹的那一段中macd由绿翻红,这样反弹会强势不少,见下图:

下跌趋势中的操作盈利模式

这里有两点非常关键,其一是B浪反弹的力度,按照力度大小可以分为强力度-明显的反弹接近30T线或者55T线,反映在macd之上即是白线有力度的向着0轴靠近,弱力度-几乎以震荡的方式来代替反弹,30T和55T是以自然的方式下来,macd的白线也是被动的、较小角度的向上,这样的反弹有可能是下跌中继;见下图:

下跌趋势中的操作盈利模式

其次是底背离发生后的反弹的力度,一般来说强力度是迅速的1浪或者3浪突破30T线或者55T线,而一般力度则是缓慢的靠近30T线,最弱势则是以震荡下跌的方式来靠近30T线,这样的反弹往往是下跌中继;

下跌趋势中的操作盈利模式

我们弄清楚了这3分钟方式,那么就可以针对性的来应对了:

强反弹:左侧 右侧

一般反弹:右侧为主;

弱反弹:右侧(若不幸介入要跌破止损);

同样的道理可以应用在顶背离中,若B浪下跌很猛则可能是逆转,若力度一般可能是上涨中继,若力度很弱则上涨中继可能性更大。

每一次交易要深思熟虑,有严格止损的前提下,去赌大势。把那些你真正看对的大势基本都搞对了,无论是日内大势还是日K周K大势都是可以的。没有成为日内高手的本事,就该急流勇退,反省自己,转换交易方式。日内短线是性格最完美,行动力最敏捷,且技术最好的一类人才可以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