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春节行情的那些事儿

(2016-01-30 08:08:16)
标签:

股票

解套第一课

分类: 财经

有关春节行情的那些事儿

声明:本文归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股民想要参与解套课堂和金股课堂,可加玉名微博
  近期市场始终在2850-3000点之间来回震荡,成交量持续萎缩无逆转的势头,围绕2850点,2015年两波大跌救市底的争夺,真正测试多空双方实力,这一敏感护盘点位在1.26日长阴宣告失守,这也意味着熊市模式的开启。市场下跌空间也随之打开,下方最近的密集成交区在2014年11月,对应的点位是2400点一线。而且从1.14日一波主力自救行为失败了,那么这之后必然会有一波惨烈的破位急跌,然后又是阴跌,最终才开启新的尝试筑底。这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熊市不可能快速结束,即便跌幅到位,还有时间周期,因此现在是投资者最痛苦最难熬的时间,但既然我们还要在这个股市里生存,对未来就必须有期待,平常心对待,守得云开见日出。虽然行情低迷,但相关功课还是要做好的。
春节行情数据与2016年特殊要素
  从数据角度来看,2006年至2015年上证指数元旦至当年春节的涨跌幅发现,这10年间有6年上涨4年下跌,平均涨幅1.8%,换句话说,这期间总的统计几乎是涨跌各半的,那么调整并没有什么可特殊的,历史上也出现过。
  将周期缩小,“日历买股法”中统计,最近十年春节前两周(10个交易日)沪指无一年出现下跌,即便是在2008年、2010年这样"大熊"之年,沪指在春节前两周还是走出了0.88%、0.96%的涨幅。

有关春节行情的那些事儿
  春节后行情上涨的概率也达到了7成,仅有2007年、2008年、2013年出现了下跌。继续缩小周期,可以发现1997年至今的19次春节行情中,只有2次下跌的,平均一周涨幅在3.75%,涨幅概率高达90%。
  而目前1月跌幅25%,已经创造了历史,并且是1993年后的最大跌幅,玉名认为由于强平、股权质押风险和国家队救市资金被套等因素反复出现,并不能说后市下跌空间就小了,相反这些要素会随时产生新的连锁下跌风险。所以,投资者此时要谨慎一些,市场没有企稳和量能反转指标,那么就难以产生持续性的行情,而且一旦指数跳水,再强势的个股也会下跌,因此今年要格外小心。
春节红包热点的规律
  分析历年春节行情可以发现一些规律。首先,中小市值股强于大市值个股。近期权重股护盘,很多投资者认为风格转换。实际上由于春节附近市场量能往往较低,按照流通市值比较,中小市值股票较高市值股票近10年在元旦至春节前表现更强。流通市值在100亿元以下的中小市值股票平均涨10%,而流通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高市值股票平均涨7%。银行业在元旦至春节前及节后首周表现都排名靠后,近10年元旦至春节前平均上涨3%,排名倒数第二。另外,银行业近10年春节后首周平均跌1%,同样排名倒数第二。
  其次,酿酒饮料板块表现不及预期,传媒、军工有出色表现。新春佳节有吃吃喝喝的传统,因此很多投资者会考虑布局在饮料行业上,以期获得丰厚的新春红包。但是“日历买股法”中的数据显示,近10年元旦至春节前计算机行业表现最强,10年平均涨幅达到13%。传媒行业次之,10年平均涨幅达11%。而酿酒饮料行业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表现最差,近10年平均涨幅仅1%。另外,国防军工及汽车行业近10年元旦至春节前表现优异,平均涨幅达10%。
  最后,仓位选择,保存现金仓位。目前市场举步维艰是源于,2016年前三周来,跳水一波接着一波,很多资金来不及撤离,被高位站岗,而经历了这些折磨之后,资金想到的都是尽快利用反弹撤离,所以这使得底部的形成非常缓慢,同时很难放出成交量,稍微涨一点就遭遇抛售,恢复过程曲折、复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春节红包可以操作,但整体仓位不宜过重,玉名认为应该控制在5成,即时刻保持现金仓位,提防市场出现非理性的异动走势,同时也是给操作留存足够的回旋空间。策略方面,近期每一次长阴后都有反抽,但由于标志线未收复,所以只是做波段和T,也就是微博订阅文章《图解抄底陷阱与对应解套法(一)》中提到的第二解套法,每逢指数急跌后次日低开介入,随后拉升卖出做T部分,比如说1.5、1.14、1.21、1.29日都是典型,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市场不多的阳线,同时也是大幅降低长阴的损失。所以,保持半仓以上的现金仓位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规律长假期间外盘可能出现的一些利空要素。想了解个股策略,
股市个股每日简评为您操作个股提供工具。

有关春节行情的那些事儿
1.《股民十大赢家实战系统》 2.《解套1、2合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