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点位能否再现神奇作用

(2013-03-13 15:03:33)
标签:

财经博客

第四次

第二次

止损位

解套第一课

股票

分类: 股票

神奇点位能否再现神奇作用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从技术面来看,目前指数跌破了多条均线,而中短期均线也开始相互粘合,尤其是20日、30日线已经开始从高位下穿,而5、10日线经过今天的下跌也已经被有效跌破,60日线跌破后还处于挣扎期,唯一的悬念就是,第一目标位1949~2444点的0.618位置(即2254点),3.4日长阳后曾跌到这里后快速向上收复2300点,但如今则不同了,玉名认为由于指数已经经历过了2.21日和3.4日两根中长阴后,市场都经历了缓慢复苏,但本次是第三度下跌,无论从资金动力,还是从时间角度,都有些力不从心。包括今天指数碰触到2254点一线,也出现了盘中的反弹,但力度明显大不如前,就是这样的道理。
  市场经过连续的杀跌之后,目前已经连收五阴,处于一个边缘的位置,连续调整后会有超跌效应,同时也来到了2265~2319点密集成交区,又有2254点黄金分割位的神奇作用,后期出现小阳中继的概率大增。但从时间角度看,本周五开始将进入三大敏感窗口期(3.15黑天鹅窗口、股指期货交割移仓期、两会行情结束窗口),而且从大的头肩顶形态来看,本周五也恰好是与年初平台时间对等的窗口(即都经历了16个交易日,点位、量能都对称),而一旦跌破这里就会导致整个反弹趋势线失守,那么行情就会产生变盘,唯一可以破解的方法,就是再度出现中长阳摆脱整个下跌图形的束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今明儿都是变盘期前的酝酿阶段,无法对指数构成真正的指示意义。
  说到神奇点位,其实真正有指导意义的还是均线,尤其是股民要重视10日均线的关键作用,在《解套第一课》书中的“市场关键技术指标分析”篇有过分析,均线是资金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成本集合,10日均线说白了就是2周线,而本轮反弹行情是突破10日均线后才正式确立的。如2012年12.5日沪指大涨2.87%宣告反弹展开;此后,上涨过程中的两次微调和爆发,均是踩在10日均线上,如12.14日的大涨4.32%,12.25日的大涨2.53%,包括1.14日指数刚刚跌破10日均线就长阳拉起,所以10日均线在本轮反弹中的作用是指示行情方向,牵动大资金重心的作用。行情由此而起,也将由此而终结。
  进入2013年以来,市场不断地出现盘中的跳水,其中有四次收盘跌破10日线。第一次是1月11日,当天中阴破了10日线,本来市场是要借机完成调整、蓄势反弹的,没想到第二天便放量长阳收复;第二次是1月17日,当时是10日均线上移后,指数高位连续盘整,所以一根阴线跌破10日线,而次日再被中阳线拉回;第三次是1.24日,指数冲高2360点上方后快速跳水一度跌破2300点,随后1.28日中阳收复。第四次就是2.19日的中阴击穿10日线,随后直到3.6日才再度站上10日线,玉名认为这恰恰是如今行情的前车之鉴。因为随着本周连续调整,指数已经第五次跌破10日线,且已经持续了3天,只要周五无法收出中阳级别的阳线,就会形成新的破位,这是必须要股民谨慎的。
  策略上,股民看到了,从本周开始,活跃都是冷门股,而且是几乎没有太多征兆的脉冲式反弹,从周初的铁路运输板块,到今天的石油石化板块,均是如此,相反前期强势个股都纷纷出现了调整,这样让股民很难操作,玉名认为随着两会的结束,相关题材股肯定会出现获利回吐的情况,因此对前期热点和已经大涨的品种进行获利兑现是必要的,尤其是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经历了连续逼空走势后的个股更要小心,保护利润是第一位的。而对于近期没有怎么上涨,可以考虑设置止损位持有,而对于那些已经破位的,要严格执行止损减仓策略,毕竟变盘期不像之前的平台期可以随意操作,变盘期一旦出现方向后就形成加速,必须要警惕。


 

神奇点位能否再现神奇作用

1、《解套第一课》三种模式祝你解套

2《赚在起跑线》之八大实战系统,3《股市钱规则》,4《主体思维选股法》

 

每日内参收评与千股千评可看这里http://t.cn/hp5Vh,看每天“图解股指期货”和实盘指标可加玉名新浪微博http://weibo.com/wwhuahuay提问,看直播和最新的千股千评文章~

 

新浪博客改版了,股票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lm/stock 和财经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m/financ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