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名
玉名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3,635
  • 关注人气:45,1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波反弹中被忽视的两个规则

(2013-01-09 15:03:53)
标签:

财经博客

创业板

多头力量

颈线

解套第一课

股票

分类: 股票

本波反弹中被忽视的两个规则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市场来到了2013年,指数每天盘中都要跳水,这已经成为了行情惯例,主要原因是指数来到了2265~2319点的历史成交区,3年来堆积的成交区,其阻力作用不同于之前任何一个区间,所以指数显得有些纠结,几次都冲高到了2290点一线,但最终都引发了盘中的跳水,虽然每天尾市都在做盘拉回,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于之前指数凌厉上攻态势来说,指数反弹明显出现了疲态,而且市场正在经历资金的调仓,所以指数出现调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股民应该接受的走势。
  回顾本波反弹,有两个潜在的行情规律,玉名认为值得股民琢磨的,第一个规律是1949点以来,在今天之前,指数运行了23个交易日,其中阳线16根,阴线7根,且从未出现过连阴,阴线后都是收阳的。这说明,每一次调整过后,都有资金入场买股,这样指数就显得比较强势。而今天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改变,盘中阳红盘时幅度已经很小了,仅仅是十字星,而非之前那样收出实体较长的阳线,且还出现多次跳水,这说明资金踏空效应正在消失,资金已经不愿在当下点位贸然追涨,而是采取伏击策略。这点从近期市场板块轮涨,以及一些熊股开始活跃,也能够有所体现,对股民来说,也是类似,没必要过分追涨,毕竟类似联创节能那样连涨的是很少的,目前市场热点板块和个股分化现象是非常明显的,这点需要股民重视。
  第二个规律是长阳效应,12.5日、12.14日和12.25日,很有意思的是,这期间都是隔着6个交易日,也就是说每隔一个多交易日周,多头力量继续后就会有一个集中的爆发。那么进入到了2013年已经4个交易日了,指数始终在休整,那么按照之前的规律,本周结束后,下周初就到了一个比较敏感的窗口,如果此时多头没有中长阳突破,是否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导致急跌调整出现呢?玉名认为这样的情况是可能的,尤其是我们要对1.4日的高位吊颈线引起重视,比较在2012年5月、8月、9月和11月都出现过类似的走势,都是指数在高位疲态后连续盘整,最终形成破位下行,尤其是5月份的2453点出现了多跟吊颈线,最终引发一波持续6个月的调整。当然目前不会引发那么样大的调整,毕竟在一季度市场的做多时机,又有年报题材,但指数的振荡和个股分化是在所难免的。
  其实所谓的行情规则,说白了就是“股市钱规则”,即资金的节奏和运行模式,在《解套第一课》书中提到过,资金动态势必导致市场赚钱效应的改变,昨儿玉名给大家分析提到了,市场融资融券资金量激增,仅仅一周多就从800亿元突破了920亿元,其还在增加,这说明资金杠杆率在快速提升,大量资金提高资金杠杆率,这说明很多获利筹码没有获得太多利润,而是将其转化为了资金杠杆,投入到了类似金融和地产等大权重股中,而一旦调整,就会导致连锁反应,从而引发指数的宽幅振荡。此外,从上周开始市场的持仓账户开始减少,创下2年来新低,这说明反弹过后,有些资金是在流出,有些在调仓,而非之前那样抱团做多,这也是造成指数振荡的关键。
  热点方面,指数的疲态,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权重股走弱,而中小板、创业板走强,而且每天依然保持30~40家的个股涨停,这说明资金并不是撤离,而是调仓。而资金从大权重股和强周期品种中出来后,重新投入到了三个方向中(年报、补涨、节日消费板块),包括今天我们看到了农业、化工等板块活跃也是如此,所以对股民来说,对指数保持警惕,提防振荡是主要策略,而对于个股依然是可以做多的,但需要讲究一些策略和思路,不能再像反弹初期时随意买股了,需要跟随主力资金的新动向进行调仓和转变。


本波反弹中被忽视的两个规则

1、《解套第一课》三种模式祝你解套

2《赚在起跑线》之八大实战系统,3《股市钱规则》,4《主体思维选股法》 

 

每日内参收评与千股千评可看这里http://t.cn/hp5Vh,看每天“图解股指期货”和实盘指标可加玉名新浪微博http://weibo.com/wwhuahuay提问,看直播和最新的千股千评文章~

 

新浪博客改版了,股票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lm/stock  和财经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m/financ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