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导致A股连年走熊的核心问题

(2012-11-24 08:03:07)
标签:

财经博客

存量

赢利模式

红利

解套第一课

分类: 财经

导致A股连年走熊的核心问题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最近几年A股为什么跌?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而今儿我给大家一个全新的思路。2004~2005年那一批中小板上市的新股,几乎都有较好的走势,尤其是类似苏宁电器、七匹狼一批好股几乎不在乎指数的涨跌,最近几年实现了翻几倍的走势,中长期走牛,玉名认为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这些个股本身质地不错,而上市时又未经历包装和爆炒,将炒作的机会留给了二级市场,为股市带来了持续的赚钱效应,资金也会不断地被吸引到股市中来,也就是说资金与赚钱效应形成了正向循环。但如今呢?2008年之后上市的次新股,往往在上市前包装出来很多的第一和概念,而借此概念将开盘价爆炒,结果将个股本身的价值严重投资,导致个股在二级市场长期的下跌,打5折的个股遍地都是,而类似中石油、海普瑞、坚瑞消防、中海集运、太平洋、西部矿业、汉王科技、国民技术等打8折的个股也不在少数,这样个股没有了赚钱效应,就变成了赤裸裸的圈钱,也会让场外资金望而却步。
  其实,我们可以再做一个对比,来看看资金对于股市的重要。2005年底,沪深股市流通市值1.06万亿元,其后指数上涨了4倍,因股价上涨增加的相对供给为4万亿元。而后,从2006年迄今,IPO融资1.78万亿元,增发、配股融资1.93万亿元,市场在6年半内被抽走3.71万亿元资金,相当于2005年底流通市值的3.5倍,2006年底流通市值的1.49倍。按新增股票上市后平均50%的涨幅计,由此产生的绝对供给约6万亿元流通市值,还有各种解禁后减持增加的流通市值也在2、3万亿元之间,这样,绝对供给至少增加了8万亿元以上,加上指数上涨增加的4万亿元流通市值,总共增加了12到13万亿元的相对和绝对供给,市场供求失衡程度之严峻,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同样地我们再看看市场存量资金,如今7000亿元不到的存量资金对比16万亿元的流通市值,如何撬动?而历史上底部至少需要占流通市值10%以上的存量资金才能有行情,而这些往往是股民所忽略的。
  最后,说一下很多股民的困惑,为什么扩大RQFII、QFII额度,下降准备金率、股息分红政策等利好后,为何市场不领情?对此,玉名认为股民对利好是有误区的,单纯从股息分红差异化本身来看,的确是推出比不推出好,至少是一种明显的减税减负的行为。但如果说对股市趋势和炒作模式产生影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在《股市钱规则》书中反复过,影响股市的资金的关键是赚钱效应和赢利模式,所谓赚钱效应,说白了就是得让资金赢利,中长期投资不是随便说说的,那必须是有市场大环境和个股长期赚钱为条件的,如今的A股就是缺乏这样的条件。远的类似中石油为首的601军团就不说了,单纯说最近上市的次新股,按道理来说,弱势格局下次新股上市应该是以调整为主的,这样更能凸显价值,从而吸引资金进来,但如今类似浙江世宝这样,上市爆炒,随后长期阴跌,初期就大幅透支后期毫无投资价值可言,A股市场这样的个股太多了,所以无法形成赚钱效应,自然也就无法吸引资金。
  赢利模式就更为简单了,既没有长期稳定的分化,股价又没有中长期投资的价值和条件保证,那么资金只能通过题材式、博弈差价式的炒作模式来进行,所以股息红利差异化无法对如今A股产生影响就在于此。而说到这里,玉名还希望股民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最近几年楼市在政策调控下是相对低迷的,而市场总的资金面也从原来的过渡紧缩回归到常态,为何股市没涨,反而是资金不断地流出?就是资金选择了更为稳妥和赚钱效应明显的投资品种,类似这两年债市、期市,都刷新过历史最高成交量或持仓量,所以A股之殇在于资金与赚钱效应负相关。所以除非给股市大量注入资金,同时提升市场自身的赚钱效应,这才是真正的救市之道,而非不痛不痒的。

导致A股连年走熊的核心问题

1、《解套第一课》三种模式祝你解套

2《赚在起跑线》之八大实战系统,3《股市钱规则》,4《主体思维选股法》 

 

每日内参收评与千股千评可看这里http://t.cn/hp5Vh,看每天“图解股指期货”和实盘指标可加玉名新浪微博http://weibo.com/wwhuahuay提问,看直播和最新的千股千评文章~

 

新浪博客改版了,股票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lm/stock  和财经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m/financ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