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汇金与QFII异动对本波反弹的影响

(2012-10-13 08:24:16)
标签:

财经

汇金

玉名

解套第一课

股票

分类: 财经

汇金与QFII异动对本波反弹的影响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过去几个交易日中,市场被维稳的气氛所笼罩,先是9.27时传闻管理层会推出暂缓IPO等利好,引发金融板块大涨,随后10.9日随着汇金增持数据和券商创新新政传闻,金融板块再度引领指数出现中阳,频繁在关键节点处通过利好传闻拉抬权重股,带来指数长阳,这是一种巧合吗?是否说明汇金、QFII又再度抄底了呢?这里面的玄机和奥秘是什么呢?玉名今儿来做一个分析。
  首先,从近期走势来看,的确维稳的意味越来越浓厚,尤其是在9.28日附近公布了十八大的时间之后,股市的和谐气氛越来越浓厚了,而这之后,利好传闻也是越发丰富起来。增持方面,宝钢7天6亿元回购,汇金公司12个月以来合计增持工商银行11664.33万股,这些都成为了蓝筹股上涨的动力;此外创业板集体承诺延长限售解禁期,止住了近期资金对于中小盘个股的抛售;还有,大盘股洛阳钼业大幅减少募集额度,上市后首日221%的大涨, 创下了两年来新股首日最大上涨记录,宣告新股、次新股的强势回归。那么这些是真的吗?玉名建议股民仔细想想,其实这些都并非实质性的利好,因为所谓蓝筹股回购,相比于其募集和抽资来说九牛一毛,且增持后并未公司实质业绩提升;创业板暂时不解禁,不意味着永远不解禁,只是延迟;而所谓降低募集额度,说白了还是要发行大盘股,所以上述要素更多地是在当下这个特殊时间段被利好解读罢了。
  从行情走势来看,特别是量能和热点方面,玉名认为主力资金维稳意图更加显露无疑,市场虽然连续中长阳,但量能并未快速放大,沪深两市单边仅在600~700亿元一线,主力就是拼命地拉抬权重股,将指数快速脱离2000点的区间,其他大部分个股涨幅甚至不及指数,处于一种1~2%的滞涨状态,这说明并非有真正的增量资金入市,而是场内 存量资金集中于权重股,尤其是金融股和基建板块,带来了指数繁荣的场景,但这样的行情持续性很难保证,非常类似于今年4月份发动的2242点,很可能仅仅能持续到十八大结束后,就会因为年底效应而分化。
  最后,我们再来研究下今年反复被市场提及的汇金增持和QFII抄底论,对此,玉名认为这些资金是否抄底,最有力的证据还是看市场走势,汇金增持银行股一年来,银行股涨了吗?除了连创新低,还是新低,而且大盘几次反弹失败的结果就是源于银行股领跌砸盘,这就能够说明很多的问题。而今年几次指数新低后,都听到了管理层加大QFII额度,以及市场传闻外资抄底的消息面,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QFII在8月整体平均业绩亏损5.65%,今年以来平均业绩亏损6.12%,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股市环境走弱,导致资金投资收益降低,哪怕是QFII也很难摆脱市场的弱势;第二,QFII的优势在于外资成熟的投资模式,而大多数外资习惯于运用对冲工具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拓展赢利范围,但目前A股提供的金融衍生投资工具较小,所以QFII的优势并未体现。
  综合来看,玉名认为对于汇金增持,股民更多地应该看淡,毕竟银行业在降息周期和利率市场化冲击下,业绩增速放缓是事实,包括宝钢回购等行为都无法改变行业本身景气度的下降,股民应该规避这样的板块。而对于QFII等外资来说,股民更多地是学习他们的操作思路,而不是跟随其操作,那样一样会被套。就目前10月行情来说,10.9日已经完成了对9.27日反弹的确认,而且市场也呈现出来了明显的维稳特征,股民可以耐心操作,甚至我认为可以参考一下今年4月份反弹时的走势调整,主力边拉升边夯实,而随着11月初维稳要素走弱后,股民也要考虑撤离。


 

汇金与QFII异动对本波反弹的影响

1、《解套第一课》三种模式祝你解套

2《赚在起跑线》之八大实战系统,3《股市钱规则》,4《主体思维选股法》 

 

每日内参收评与千股千评可看这里http://t.cn/hp5Vh,看每天“图解股指期货”和实盘指标可加玉名新浪微博http://weibo.com/wwhuahuay提问,看直播和最新的千股千评文章~

 

新浪博客改版了,股票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lm/stock  和财经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m/financ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