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力压指数做个股的玄机

(2012-07-22 07:58:58)
标签:

财经

深市

主体思维选股法

解套第一课

七月

玉名

周k线

赚在起跑线

降准

股票

分类: 财经

主力压指数做个股的玄机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近期市场出现了很多的异动,比如说单日逆转,6.29、7.6、7.12、7.18,均是创出了近期新低后反而向上拉起,这说明如今市场处在“新低——逆转——回落——砸盘——超跌——反弹”模式中,市场每一次逆转也好,反弹也罢,靠的都是通过砸出市场新低来换取的,说白了就是超跌成为了反弹的唯一动力。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市场无法完成反转,那么2132点后市依然还有跌破的要求,这样一次次跌穿新低才有一次次的反弹。这是股民第一个要明确的。
  其次,异动出现在指数方面,先是之前的深强沪弱,尤其是在7.6~7.13日,深成指一度形成了向上突破走势,但很可惜7.16日跳空长阴将这一幻想彻底打破。但有趣的是从7.16日开始,呈现出来了沪强深弱,这是为何呢?从大的周期趋势来看,玉名认为深强沪弱更明显的,毕竟,沪指本周2138点距离年内低点2132点不过6点;而深成指距离8486点则有15%的距离,包括量能方面,最近1个月来说,6成以上时间深市成交量高于沪市,这是之前所没有出现的,这也说明市场弱势之后,场内存量资金有限,故更多地集中于深市中小盘个股。成也萧何败萧何,导致沪深强弱逆转的原因也是中小盘股,业绩地雷的集中释放带来了中小盘股跌停潮,那么是否可以由沪强深弱来判断市场要进行风格转换了呢?
  玉名认为还不能这样说,因为从权重角度来说,银行是两市第一大权重,而地产是深市第一大权重股,而这两个板块恰恰决定了近期沪深的强弱,以及转换。初期地产板块是保持强势的,尤其是降息之后,银行股显然已经卧倒,而地产股开始活跃,这导致沪深指数背离,但本周由于市场再度黑周一的悲观情绪,导致表现较好的地产、券商等周期板块与消费板块出现了补跌;相反,沪指则保持平稳,水泥、钢铁、煤炭等连续下跌的周期性行业有了超跌反弹。因此说到沪强深弱也好,深强沪弱也罢,归根结底还是市场的一种修复,强势股补跌,弱势股补涨。
  经过上述分析,就能解释近期很多股民对行情困惑了。我们可以思考下,6.29、7.6、.712、7.18之后,谁是获利最大的?是抄大底的中长线资金吗?是认为市场将要反转的多头吗?其实都不是,恰恰是短线的游资,其实深强沪弱,沪强深弱,强势股与弱势股转换,背后真正目的是要压指数做个股。因为这次反弹,真正发动者还是之前连续抄底被套的资金,之前几次逆转之后,市场马上就下跌,甚至有些是第二天直接大幅跳空,直接让资金被套,而这些资金必须要自救出来,这样就形成了近期市场的躁动,而这些资金有一个底线,那就是绝对不会去解放上方的套牢盘(2195~2225点最为明显,而2265~2319点是最大密集成交平台,这里堆积着数万亿元的套牢盘),因为一旦上方套牢盘释放出来了,其也就很难跑了,其目的就是吸引长资金入市去解套他们。
  因此近期实际上出现的反弹,就是一种自救性质的,而游资趁机在其中浑水摸鱼,而这样大幅波动的空间,也的确给予短线资金以充分操作的条件,所以对股民来说,技术上行情趋势想要摆脱5.8的下降通道需要收复2220点的趋势线,而要想改变大的下降周期还是需要站稳2265~2319点,而这都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股民如今要是做行情还是以短线,而且就是以超跌股,类似之前跌得最猛的煤炭、有色、水泥、钢铁等板块中低位快速放量的个股,有机会博弈长阳,但依然也只是短线快进快出而已;对于稳健的股民来说,还是要继续耐心等待相关趋势转强信号。毕竟从主力资金手法来看,就是边打边撤的短线,多头依然不肯连续投入资金,这是导致指数总是被压制的关键。

主力压指数做个股的玄机

1、《解套第一课》三种模式祝你解套

2《赚在起跑线》之八大实战系统,3《股市钱规则》,4《主体思维选股法》 

 

每日内参收评与千股千评可看这里http://t.cn/hp5Vh,看的“图解股指期货”和实盘指标可加玉名新浪微博http://weibo.com/wwhuahuay提问,看直播和最新的千股千评文章~

 

新浪博客改版了,股票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lm/stock  和财经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m/financ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