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名
玉名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7,226
  • 关注人气:45,1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最低,银行股抄底OR远离

(2012-06-02 08:17:07)
标签:

亚马逊

银行股

宋体

主体思维选股法

解套第一课

次新股

变盘窗口

权重股

分类: 股票

历史最低,银行股抄底OR远离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从2011年10月汇金增持银行股开始,市场就有种声音——银行股大反弹要来了。但实际上,银行股板块始终表现不尽如人意,涨幅远远落后指数,就更不要说相比于题材股和热点板块了。从数据方面来看,交行已经破净,其余15只银行股市净率维持在1.01-1.48倍的低位水平,随着业绩的提升和股价的滞涨,估值越来越低,那么究竟银行股是否能够抄底呢?今儿玉名就这个问题来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首先,要纠正股民一个概念,那就是好公司,赚大钱的公司未必能够让股民赚钱。的确银行公司非常赚钱,甚至说出来利润高得不好意思说。通过过去5个月来说市场的年报、季报和数据来看,全市场的利润结构正在发生迅速的集中化,集中的唯一方向,就是金融行业,可以说银行是将实体经济的利润集中了起来。但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在《解套第一课》书中的第一部分的第二章,“三大思路搞定好公司与好股票”中,我对各类板块做过详细的分析。尤其是进行了一个图表,即将全球500强的大企业近10年来在美股的走势情况做一个汇总,选择了诸如微软、通用电气、英特尔、可口可乐、谷歌、亚马逊等,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几乎是共性的问题,那就是虽然这些公司依然还是非常赚钱,公司经营也是很不错,但股价走势上却呈现出动力不足的情况,更多地是在做原地踏步,甚至有的出现明显的股价下滑。同样,在A股这样的情况更加明显。
  其次,银行股高增长性的由来。银行高利润,主要是依靠持续宽松政策和刺激投资带来的利润,另外关键的一点就是再融资,这几年银行股通过从股市巨额再融资拿走大量的资金,而这些钱大部分又是没有成本,这些带来高利润,这也是为何很多银行股,市场涨也圈钱,跌也圈钱的原因。银行就是通过持续不断地增资扩容来保持其高速发展,但这样能够持续到什么时候呢?很难,因此实际上从2010年爱是,大家看到银行业利润虽然还在高速增长,但增长环比数值是在下降的,就是这个因素,所以银行估值虽低,但这样持续圈钱的模式,被市场不看好,甚至可以说是反感。
  另外,我们换一个角度,从股民角度来看,表面来看,银行股的分红水平颇高,市盈率也较低,但是如果将这几年来再融资的资金考虑在内,实际上对银行股股东的净现金贡献为负。同样地,表面上看,银行股估值低,但实际上这几年来走势持续走低,并没有给股民带来太多赚钱效应。而且从股性角度分析来看,银行股对资金消耗过大,除非是场内资金出现类似于09年那样的流动性泛滥,否则很少会有资金敢去碰银行股。今年来,很多外资开始抛售中资银行,一方面是补充自身资本金,另一方面也是有兑现利润的考虑,从A股角度来看,1倍市净率或许是银行板块的历史最低位置,但从世界资本市场来看,市净率低于1的情况并不罕见,如今著名的美国银行(BAC)市净率也仅为0.32倍。
  所以,总体上,玉名并不认为今年银行股能够带来太多收益,如果博弈金融股板块,我坚持今年来的一管观点,股民更多地应该以券商板块为主,其对市场由熊转牛的过程更为敏感,而且市场利好预期也会在这个板块更多地体现,这也是为何其成为2012年唯一一个持续走强的板块,而我也在近期微博上对这个板块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其还是值得股民去关注的热点板块。

历史最低,银行股抄底OR远离

点击观看“股市赢利三部曲”系列书籍:3 《赚在起跑线》之八大实战系统,2《股市钱规则》,1《主体思维选股法》 

 

每日内参收评与千股千评可看这里http://t.cn/hp5Vh,看的“图解股指期货”和实盘指标可加玉名新浪微博http://weibo.com/wwhuahuay提问,看直播和最新的千股千评文章~

 

把握六月行情与个股 视频解盘http://xueyuan.cnfol.com/freeze/249347.html
 

新浪博客改版了,股票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lm/stock  和财经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m/financ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