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降息等利好推出时间分析

(2012-06-01 07:20:18)
标签:

套牢区

赚在起跑线

主体思维选股法

解套第一课

次新股

分水岭

变盘窗口

分类: 股票

降息等利好推出时间分析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今天是6月第一个交易日,今天有官方PMI数据公布,也有一连串的新政执行,而更为关键的是6月行情特点就是月初利空数据考验与政策利好博弈,特别是短线从多空资金撤离观望的形势来看,双方都在等待利好的出现,那么降息就成为关注焦点,我们距离降息还有多远?从时间角度来看,玉名认为6.10、6.17日是两个关键点,一方面是此时有一连串的国内经济数据,另一方面欧债危机会在这两个节点产生关键的要素。
  从经济数据角度来说,汇丰PMI持续走低说明了中小企业环境持续恶化,而官方PMI数据更多地倾向于国企等大中型企业,虽然增速也在降低,但明显还有一定的抗跌性,这背后恐怕就是政策刺激的预期。因此近期市场中不断地将“2.0版4万亿元刺激计划”进行各种解读,哪怕是管理层辟谣后,依然不减,也是源于此。不过短线我们看到了,刺激投资的水泥、钢铁、基建等板块只是在周初呈现昙花一现式的活跃,随后很快就分化,调整,这说明市场资金依然对后市还是比较谨慎的,尤其是在5月份,从5.1小长假开始就不断地有政策利好密集出现,但最后的结果是指数没有反弹,反而是板块反弹持续性变差了,这说明市场产生了一种对利好的审美疲劳,这样也导致了对于降息的期待。
  尤其是从外盘方面来看,同为金砖国家的印度公布了最新的GDP数据,仅为5.3%,跌破了6%的关口;而巴西央行将基准隔夜利率下调0.5%至纪录最低水平8.5%,以应对低迷的国内经济增长以及全球经济状况不佳的影响,那么我国央行会如何呢?在《赚在起跑线》书中“政策与消息面解读实战系统”中,我给大家介绍,央行降息降准都必然会有一个铺垫行为,从本周公开市场来看,回购利率没有变化,不过由之前连续净投放变为了净回笼,之前也降准时出现过类似的行为,不过从降息角度来判断,这样的信号过于微弱了。目前银行超储率比较高,接近3%,因此降准的压力很低,特别是如今信贷降低的关键是源于利率较高和实体经济需求降低所致,所以短期降准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而降息的话,很难呈现对称式降息,因为一旦降息,已经呈现的热钱外逃就会加速,而且又会呈现存款负利率,会导致已经出现的存款外流加速;贷款利率下降的确是存在必要性,毕竟信贷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太高,不过整体上实体经济需求没有大的改变,单纯靠降贷款利率很难大的起色。所以玉名认为即便短线出现降息,也不意味着是宽松货币政策的到来,从历史来看,即便是在2008年时,一开始降息也没有引发走牛,相反是在连续几次降息之后,再加上2009年大量信贷投放,放松货币政策确认才有了走强。所以降息是关键点,一旦降息要素确认,短线多空资金观望的因素就会明朗化,而一旦资金重新投入进入股市,无论成交量激增,还是股指期货持仓激增,那么行情走向也会清晰。
  如今股市缩量,股期持仓下降,行情变数过多,包括大家看盘中走势也能够发现,形成一种多空双杀的格局,也就是说一旦资金入场选择方向,那么原有的方向很容易就逆转;而对于股民来说,操作难度更大,一方面是源于T+1操作本身就需要热点持续,而最近盘面热点往往是半日游,不具备持续性;另一方面也是源于技术上2385点和2420点两个套牢区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资金未见到明确利好也不急于上攻和投入资金,所以股民也没法顺势操作,因此此时选择观望,我们无论是从点位,还是从收益方面并不损失什么,耐心等待,以静制动。

降息等利好推出时间分析

点击观看“股市赢利三部曲”系列书籍:3 《赚在起跑线》之八大实战系统,2《股市钱规则》,1《主体思维选股法》 

 

每日内参收评与千股千评可看这里http://t.cn/hp5Vh,看的“图解股指期货”和实盘指标可加玉名新浪微博http://weibo.com/wwhuahuay提问,看直播和最新的千股千评文章~

 

把握六月行情与个股 视频解盘http://xueyuan.cnfol.com/freeze/249347.html
 

新浪博客改版了,股票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lm/stock  和财经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m/financ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