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要素揭示小盘股大跌与2012牛市的关系

(2012-01-06 07:33:58)
标签:

a股

中小盘

个股

权重股

股市赢家模式

股市钱规则

主体思维选股法

股票

分类: 股票

三要素揭示小盘股大跌与2012牛市的关系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百家个股跌停,千家个股跌幅超过5%,个股的惨烈是指数所无法掩盖的,也是权重股护盘无法掩护的,特别是创业板大跌超过5%,为什么会如此?其实股民看过元旦期间的玉名给大家送上的《图解2012年A股(上)之破解下跌根源》和《图解2012年A股(下)之找寻牛市起点》博文就应该明白原有有三:
  第一,时间周期效应。中小板和创业板为首的中小盘个股在2012年的上半年就是要大跌,而且是惨烈的大跌,甚至就算今年指数进入牛市初期,那么这些个股也是要持续破位下跌的。权重股见顶是在2009年8月,同期也是市场进行热点风格转换的时间,中小板为首的中小盘个股进入到了一波牛市中,中小板综指也是逆势屡创指数和成交量新高,直到2010年的11月,中小板综指见顶,那么按照时间计算,中小盘个股下跌的幅度和时间都没有到位,2012年上半年就是要这些个股惨烈大跌的时间,只有他们将泡沫挤干,配合已经调整到位的权重股,两者共同形成合力,才说明A股真正见底,个股真正便宜了,才能够吸引场外资金来做行情,资金进来了A股才会有转机。
  第二,资金面特征。为什么会出现权重股先走牛,先见顶,再大跌;随后中小板个股牛市,见顶,再大跌的格局呢。玉名认为这与资金面变化有非常大的关系,当08年四季度和09年初超宽松货币政策带来大量资金的时候,只有权重股才能够满足大资金的胃口,这才有了牛市;而随后09年下半年信贷开始调控,2010年升准、收紧公开市场流动性,导致资金撤离权重股流向中小盘个股做局部牛市;2010年10月加息,掀起全面紧缩,资金只有不断地撤离股市,从而带来了市场持续低迷,指数降低,量能萎缩。所以说2012年必须要通过资金面的逐步转暖,逐步恢复,才能够有市场未来。
  第三,当下的小盘股下跌是必须的,只有这样股价中枢稳定才能够迎来牛市起点。过去2年多的时间,A股呈现出来一种比较奇特的景象,估值低的个股不涨,涨的好的都是估值高的概念股,这样一来表面上似乎A股估值很低,但实际上除了局部的权重股因为持续下跌而估值见底之外,大量的新发次新股、中小盘个股的估值都是虚高的。所以这些个股必须要大跌挤压泡沫,才能够使得权重股和中小盘个股的估值都回到低位,这样A股的股价中枢就能够形成合力,共同将指数由弱推强。其实股民可能发现了,我讲述的这三点其实就是围绕着《股市钱规则》书中“经济周期与股市黄金法则”篇的牛市三要素:经济周期、资金面和股价中枢的三者共振效应,也就是说2012年无论能否成为A股牛市的起点,市场都必须要经历一波中小盘个股为首的个股大跌潮,而这之后,权重股会重新放量,引领指数由弱转强,等待中小盘个股下跌到位,然后配合众多资金面利好效应积累起来的量变诱发A股出现牛市质变效应。
  综上所述,玉名建议股民当下要做的就是忍耐,如今大量个股都是陷阱,尤其是中小盘个股,陷阱更多,它们很多个股在最近27个月主板市场下跌中是没有怎么下跌的,存在巨大的补跌空间,根本不能够去操作。如今股民要等待就是市场明确的止跌信号,即首先要满足1.16日的止跌窗口和1885~2035点的支撑区间,其次市场量能要出现明显的放大,沪指必须要达到800~1000亿元的行情底线,且股指期货持仓要下降到警戒线之下,没有这些信号就不能说市场止跌,很显然个股大跌潮和指数新低还将继续。

三要素揭示小盘股大跌与2012牛市的关系
玉名“股市赢利三部曲”系列书籍:

1点击免邮购买《赚在起跑线:股市赢家模式》之八大实战系统 
2点击免邮购买《股市钱规则:让你赚得更多的秘密》
3点击免邮购买《选股其实很简单:主体思维选股法》 

 

如果各位对个股和大盘有问题探讨,看玉名的“图解股指期货”可加新浪微博和空间http://weibo.com/wwhuahuayhttp://t.cn/hp5Vh提问,看直播和最新的千股千评文章~

 

新浪博客改版了,股票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lm/stock  和财经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lm/financ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