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名
玉名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1,735
  • 关注人气:45,1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美电器ERP光速升级 ,信息化成就中国企业

(2011-12-02 14:29:18)
标签:

王俊洲

国美电器

erp系统

信息系统

中国企业

股票

分类: 财经
国美电器ERP光速升级 ,信息化成就中国企业
  前三个季度净赚近18亿,上市公司门店数量也超过千家,国美电器骄人的业绩背后,信息化系统不可忽视。短短的16个月即宣布公司成功升级到新的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国美电器以其实践经验,彻底将中国企业“上ERP找死”的论调扔进太平洋。
  2011年12月1日,会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家电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SAP、惠普、麦肯锡以及上百家全球家电制造商,国美电器在天津召开了领航者 ERP信息系统实施成功发布会,正式宣布成功实施领航者ERP信息系统。新的ERP系统覆盖财务、物流、售后等方面,将使国美电器实现零售与供应双方信息及时精准对接、单店单品利润和贡献率的全程管理、全国库存的共享共销及消费者体验的全面提升。
  而在两天之前的2011 年11月29日,国美电器在香港公布了截至2011年9月30日止9个月业绩。在最能体现零售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三大指标销售规模、网络规模、单店增长方面,国美电器均高于行业水平。数据显示,国美上市公司销售收入达人民币439.83亿元,净利润增加至人民币17.91亿元,比 2010年同期增长24.38%。报告期内,上市公司门店总数已达1041家,可比门店的销售收入较2010年同期增长6.21%。全国门店总数则达到1685家,比主要同行多出120家。
  国美电器的业绩报告,显示出公司规模化扩张与精细化运营带来了良好的效益提升。国美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抓住了二三线城市的增长机遇。自2011年,国美电器已加速了门店网络的扩张。同时,国美大力推行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库巴购物网及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充分发挥融合“B2C及实体店”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优势。
  规模化扩张与精细化运营,自然对供需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可以想象,如果供需链一团糟,国美电器必然面临物流现金流等问题,也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当然也不能实现增长。然而国美提升管理能力的信息化建设在扩张的同时已经按部就班进行。2007年国美就成立了ERP选型小组,通过两年的全球范围内的甄选,最终选择了SAP,采用目前业内最高版本的ERP解决方案 ECC6.0,并聘请惠普作为实施商。今年7月1日,国美ERP领航者工程成功上线。
  “ERP新系统的最大亮点是通过对整个供需链的管理,实现了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低成本选购产品的需求。”消费者协会领导说。
  国美电器总裁王俊洲表示,国美通过新ERP系统,首次在行业内构建了“真正”联合共同体,与供应商实现了订单协同、库存协同、收入及结算协同、促销协同、商品推广协同、促销员资源共享、市场信息协同、服务协同等共8大供应链协同。通过供应链的协同,国美和供应商之间资源得到最优利用,进而提高双方市场业绩,降低产业链的损耗。
  可见,新系统将大幅提升国美的专业化水平和营运效率,加速实现零售商与消费者、供货商三者之间的无缝对接,从而整条供需链得到优化,降低了成本,从长远来看,此系统也为国美取得良好业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国美ERP领航者工程实施的范围很宽,复杂度高,第一阶段就包含了从业务到财务、物流、CRM、全面预算等公司经营管理涉及到的全部环节。王俊洲介绍,此次在国美上线的新ERP系统在具体应用方面涉及国美全国1685家门店、433个公司代码、9个物流公司、20万人员,可一次性切换的商品额高达128亿元。涵盖范围这么宽、复杂度这么高的系统,一般企业至少需要18~24个月时间,但国美、SAP、惠普仅历时16个月,就完成了对新ERP系统需求整理、蓝图设计、系统功能实现和系统切换上线,而且一次性成功上线。这充分说明,中国企业“上ERP找死”已经成为历史。
此外,当前中国零售行业的信息系统,多是以制造为导向,更多关注的是计划、生产和库存,且信息化系统无法支持零供双方信息的无缝对接。而国美ERP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中国零售业有了与其相匹配的信息化体系。无怪乎业界人士认为,领航者工程不仅是国美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也为中国填补了家电零售业信息系统标准空白,树立起了行业新标杆,从而推动中国企业更好地打造国际竞争力与全球接轨。
  “国美新ERP系统的成功上线,不仅是国美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成为中国零售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化核心竞争力的标志。”王俊洲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