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挂免战牌看空头回归大戏

(2011-06-20 07:31:58)
标签:

财经

玉名

股指期货

免战牌

主体思维选股法

股市钱规则

互动社区

股票

分类: 股票

高挂免战牌看空头回归大戏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从环境、消息面、资金面,以及股指期货呈现的多空对峙情况来看,如今的2700就是5月上旬时的2850点,4月上旬时的3000点,可以说是如出一辄。我们可以称其为“月初强月中弱月末跌”,也可称作“二季度魔咒”,因为历史上二季度的4、5、6三个月就是具有高度的连贯性。
  这是我在上周三时博文的一段话,这算是表达了我对市场的一种预测,也是表达了一种无奈。因为之前玉名给大家介绍了“股指期货时代的底部构成五要素”或者说底部构成的五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是反复的套多,通过套多来实现对局势掌控,从而有机会在胜利后获得大量战利品。二、“多头不死跌势不止”,说白了就是只要做空赢利模式存在,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做空,除非做空赢利模式伴随着多头认赔出局的行为,才会有新的改变。三、“多退空撤”,说得就是股指期货方面多头止损出局砸出低点,同时空头跟随撤离,空头平仓单拉起指数,此时市场主导力量完全是由股市多头控制。四“多进底成”,这指得就是股市方面了,经历了第三阶段后,只能够保证市场止跌,进入指数安全平稳期,但市场强弱完全就看多头投入多少资金,如果不肯持续投入资金,那么往往只是主导一波短线行情,空头回补再创新低;若能够持续放量,那么这个底部就成了。五、底部构成之后才有这个阶段,即二次探底,此时肯定不是不创新低,并保持成交量持续放量,只有多头击败空头才会重新掌控市场,形成做多赢利的模式,从而底部真正构成。
  之前6.3就是明显的“多退空撤”,随后市场缩量,所以是游资主导。玉名制定了两个策略,其一是对激进投资者利用游资主导来博弈个股涨停潮,以涨价概念为主线,严格短线操作纪律。其二就是对稳健投资者,博弈2700~2850点的短线机会,只博弈指数机会(即ETF品种),可以输给市场但并不输给自己。从结果来看,指数博弈保本为主,市场弱势导致指数仅仅不跌,而没有太多上冲动力,游资护盘保护的不是指数或者权重,是保护可博弈题材股的环境。因此2周来的题材股涨停潮随着6.16日的终结也就告以段落了。技术上,2656点缺口回补之后,市场已经创下了新低,向下较近的支撑是之前2560~2590点区间的密集成交平台,沪指在下半月时间向这里靠拢将是大概率的事件。其实无论指数跌到哪里,或者哪里止跌,实实在在的操作风险都是明确的。
  因为如今实际上是重新回到了第一个阶段,套多阶段。空头回归的时间,恰恰是利用游资撤离带来的下跌,来实现第一步的套多。游资撤离伴随着两个现象的消退,一是护盘现象消失了,其不需要在维护环境的稳定了,所以我们看到之前指数虽然几次破2700点都收回了,而如今是直接破位;二是短线热点消失了,这样本身弱势的市场顿时没了方向,对于单向做多的资金和股民来说,没了操作品种,自然就会出局,那么市场自然就会走弱。而关于后市,玉名认为实际上并不是我们选择了场外观望,而是市场环境和趋势使得我们不得不在场外观望,即便如今是底部,没有了可买的个股,股民依然寸步难行。所以说,此时不要谈什么底部,不要谈什么反转,那些都太遥远了不切实际,在新低复新低面前,我们只有高挂免战牌,耐心一些,等待市场趋势的变化,安静下来看多空博弈,其实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想了解个股盘后点评,股市个股每日简评供您检索参考,股市机密内参(早盘、收盘、晚间三次更新)点击研究为您操作个股提供工具。

我希望大家留言可以署一个称呼,这样大家交流更加方便。我也好称呼您,对于您的观点也能够连续。其次是文章是我的思路和观点,难免有些不合适您口味,投资就是个性化的事情,见仁见智,博客是我记录自己记录点滴,以及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地方,希望大家从文章中各取所需吧。无论文章观点如何,博您一笑一乐也是好的。玉名一家之言,供您娱乐^_^谢谢大家,欢迎积极探讨,如有事还可以发邮件探讨,有时间可以到 本博首页去看看其他文章,再次祝福大家投资有好运,玉名拜上^_^

高挂免战牌看空头回归大戏
点击即可免邮购买,玉名《选股其实很简单:主体思维选股法》 

 

如果各位对个股和大盘有问题探讨,可加玉名的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wwhuahuay提问,看盘中直播和最新消息播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