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究数据背后的弦外之音

(2011-02-19 09:05:18)
标签:

财经

加玉

玉名

经济数据

准备金率

股票

分类: 财经

探究数据背后的弦外之音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本周有非常多的数据公布,那么该如何研究呢?我尝试给大家做一下数据的串烧汇总。
  本周重要的事件就是国统局的数据,本周公布的CPI等经济数据再度与之前媒体较早前“泄漏”的消息完全吻合,包括CPI指数权重的调整也是如此。玉名当时在微博上就评论道,其实GDP只是一个方面,高通胀时代,老百姓不仅感受到各种涨价因素,还感受到了诸如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方面的压力和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说CPI权重改和不改,通胀都在那里,老百姓的真实体会是不会改变的。在高通胀时代,无论是GDP、CPI等经济数据,还是交易所规模达到世界前几都是类似的消息,即我们不要光看到成绩,更要看其究竟给予百姓和股民的回报是多少,否则过多地分数数据,没有太多的意义。
  下面要说的就是周五晚间准备金率调整了。2.8日的加息是在预期之内,只不过我当时分析的是2.1日,结果央行是在长假后公布,整整差了7天长假,而这次则是比我的预期整整提前了1个星期。按照我之前对公开市场的分析,央行加息后使得利率回升,这样常规回笼手段就可以正常执行,那么应该观察2周看效果,然后再选择调准备金率。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整都是关联,而且在微博上玉名也分析过,一旦货币工具动用就是一连串的,“补丁”是像解决问题,而补丁本身也是问题,所以只能越打越多,直到矫枉过正。而如今央行则是刚刚执行了一周就迫不及待地选择了上调准备金率,这样的信号说得是两点:其一,情况比公布经济数据所体现出来的要严峻,或者说粉饰过后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已经出现了失真的情况(这个在数据公布当天笔者在微博上有连续的分析,阐述了我的疑问,股民可再去参考),而央行从真实的情况出发,为了避免风险的积累因为迫不得已要如此。其二,这明确了今年上半年要收紧货币流动性的目标,而且这并不是系列动作的终结,达到3月下旬之后又将迎来加息的窗口,这后面的动作还是连续出现的,只有等待下半年才会读过这个敏感期。这也更加明确了,之前玉名对2011年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振荡之年的看法,今年市场的主要任务是需要消化市场中存在的注定转型期的问题。
  本周还有一个数据是2010年A股市场的印花税和佣金合计消耗近1800亿元,而若加上增发与融资等,合计消耗近万亿元,这就是源于玉名分析的,市场中不同的盈利模式,2010年虽然A股熊冠全球,但成交量却是历史次高,这样的行为给以交易规模保持的佣金和税费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交易所和券商来说带来了大量利润,这其实就是玉名《选股其实很简单:主体思维选股法》中的“吸金法则”,以及即将在今年4、5月份《股市钱规则》中的介绍的“交易成本怪圈”。市场不断的消耗资金,那么就需要补充,而补充的渠道就是赚钱效应,这样吸引更多资金填补,随着交易量增加,无疑会吸引更多资金。如果说股民总是盲目地操作就会陷入这样的被动。包括如今的行情也是如此,热点遍地开花,看上去很美,股指上行也让股民觉得机会带来了,而实际上却是步步有陷阱,热点启动后就成了烫手的山芋,第一天上涨第二天就调整,所以股民能够赚的就是一个平均利润,把握自己能够赚的利润即可。这个不仅是说本次行情,也是对于今后类似这样情况时股民可用的策略,所以值得股民去总结。而从盈利模式来看,本波行情很显然主力是另有深意,究竟为何呢?这个我将在明天博文《抓住主力“七寸”破解行情密码》中详细分析。想了解个股盘后点评,股市个股每日简评供您检索参考,股市机密内参(早盘、收盘、晚间三次更新)点击研究为您操作个股提供工具。

我希望大家留言可以署一个称呼,这样大家交流更加方便。我也好称呼您,对于您的观点也能够连续。其次是文章是我的思路和观点,难免有些不合适您口味,投资就是个性化的事情,见仁见智,博客是我记录自己记录点滴,以及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地方,希望大家从文章中各取所需吧。无论文章观点如何,博您一笑一乐也是好的。玉名一家之言,供您娱乐^_^谢谢大家,欢迎积极探讨,如有事还可以发邮件探讨,有时间可以到 本博首页去看看其他文章,再次祝福大家投资有好运,玉名拜上^_^

探究数据背后的弦外之音
点击即可免邮购买玉名《选股其实很简单:主体思维选股法》 

 

如果各位对个股和大盘有问题探讨,可加玉名的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wwhuahuay提问,看盘中直播和最新消息播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