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阴过后获利凸显“转”字

(2010-11-16 11:33:52)
标签:

财经

沪深

可转债

上证指数

证券投资基金

股票

分类: 财经

长阴过后获利凸显“转”字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虽然说11.12日长阴让市场中本来走高的行情变得曲折,但依然不能够将本波行情的赚钱效应遮盖,不可否认地是从9月下旬至今的行情是本年度中最大的一波赚钱行情。对目前的投资者来说,有一个比较困扰的问题,那就是踏空的投资者始终处于不敢入场的境地,尤其是在长阴过后,这部分投资者更加小心谨慎;而对于半路下车,以及追高被套的投资者,目前也比较焦虑,那就是后市行情究竟该买哪些品种。是介入上周给大家推荐的补涨的医药、公用事业,还说原有主线资源股,亦或是中小盘个股,因为这些主线都有局限性,防御型品种适用于调整市场,而资源股已经大涨,后市动力如何很多投资者不敢买入,而中小盘个股往往势和股指跷跷板效应,万一风格选择错误,又将错过机会。左右都难以抉择。
  按照“主体思维选股法”的要点,正面攻击受阻,就要选择迂回策略,那么在当下我们就应该思考一下,哪些新的操作方式能够带来新的收益。在国庆长假期间,我给大家推出了《从管理层意图来分析长假后行情特点》,其中分析到了,管理层在市场调整之际频发指基,是在预示市场在随后时间里面大资金对指数品种的需求增加,那么行情很可能将演变为指数逼空。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再思考一下近期管理层对基金方面的审批特点,市场行情如此之强,但管理层却还在批复较多的创新债基,其中国内首只创新分级的债券基金——富国汇利 分级债券基金于今年9.1上市,一日售罄,随后国内首只创新运作的债券基金——富国 天丰强化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3田便完成了20亿规模上限完成募集,足见市场对此类品种的追捧。
  很显然这不是偶然的,管理的深意值得投资者去体会。我的理解是,市场中的资金不仅对于指基进行比较大的需求,同样对于其他方式的品种也有比较大的需求,这里面我认为值得大家关注的就是可转债基金,比如说管理层新批的——富国可转换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目前国内可转债市场规模达到约900亿元,为年初约100亿元市场规模的9倍。可转债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股票的债券,兼具股票的长期增长潜力和债券收益较为安全和稳定的优势。换句话说,可转债对投资者而言就是“保证本金的股票”。下图为可转债指数与上证指数的对比:

长阴过后获利凸显“转”字
   由此可以看出,可转债指数自从02年开始,始终超越上证指数,熊市时领先更多,牛市时跟随,也就是说展现出良好的超越特性。这是因为可转债基金往往采取金字塔投资模式,股市低迷时,可转债债性逐步增强,逐步加大仓位,债性保护足够时,可重仓持有;股市好转时,随着可转债价格的上升,股性加强,风险逐步加大,逐步降低仓位;长期经验表明,金字塔投资模式有利于较为稳定地获取绝对收益。以上面提到的富国可转换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为例,其是天相转债指数收益率×6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2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类的指基,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诸如以上证指数、深成指、上证180,沪深300等指数,由于引入了可转债独特的操作,从而实现了中长线获利的良好盈利模式。而这恰恰是很多投资者所当下所需要的,特别是很多投资者抱着长线投资者的心态,那么长线投资不是说要在被套的情况下进行,而是要在持续盈利的基础上。所以如果你在如今的行情中有些迷茫,不妨考虑一下这个思路,完成获利。

玉名个人空间:想了解个股盘后点评,股市个股每日简评供您检索参考,股市机密内参(早盘、收盘、晚间三次更新)点击研究为您操作个股提供工具。

我希望大家留言可以署一个称呼,这样大家交流更加方便。我也好称呼您,对于您的观点也能够连续。其次是文章是我的思路和观点,难免有些不合适您口味,投资就是个性化的事情,见仁见智,博客是我记录自己记录点滴,以及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地方,希望大家从文章中各取所需吧。无论文章观点如何,博您一笑一乐也是好的。玉名一家之言,供您娱乐^_^谢谢大家,欢迎积极探讨,如有事还可以发邮件探讨,有时间可以到 本博首页去看看其他文章,再次祝福大家投资有好运,玉名拜上^_^

行情深入发展,本周两大考验
点击本链接即可转到网上购买,玉名《选股其实很简单:主体思维选股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