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涨越怕VS越调越高

(2010-11-12 07:28:58)
标签:

财经

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

玉名

权重股

股票

分类: 股票

越涨越怕VS越调越高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存款准备金的上调究竟对市场影响几何,实际上要说直接影响,大家肯定会想到银行,那么今儿玉名就从这个说起。准备金上调需要银行调整其他方面进行补充,若存款准备金增加依靠缩减信贷规模来补充,那么0.5个百分点的影响大约会降低上市银行10年净息差1-1.65个基点,平均在1.35个基点左右,对银行当年业绩影响在1%之下,不过现在管理层采取的信贷规模控制,就算银行资金充足实际上信贷量也很难大幅提高,所以说准备金率提高对信贷方面影响不大。而静态下,若是存款准备金增加要靠缩减债券投资头寸来补充,那么0.5个百分点的影响大约会降低上市银行10年净息差0.31-0.61个基点,平均在0.45个基点左右,对银行当年业绩影响不足0.5%,若是考虑到准备金率上调,债券收益提升,那么甚至可对冲相关影响。所以准备金率上调对如今流动性比较充裕的银行来说影响很小,对市场整个资金面也很小,主要是管理层表达了控制通胀的态度,因此这则消息更多地是在人们心理层面上,
  从今儿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CPI达到了4.4%,再创新高是预期内的,但超过如此之多,还是多少让市场有些始料不及,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来看,准备金率提高等央行行动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而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时间已经来到了年底,此时往往是人们购物的高峰,来到明年1~2月份又将面临春节年货期,社会实际收购需求会上升,会导致商品价格有继续上升。
即使不考虑这个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较长时间处于高位,输入型通胀不可避免,所以说央行在一个月内采取一次加息、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组合拳,体现出政策制定者对当前通胀压力的担忧。玉名认为此时不仅考验管理层的智慧,看其如何解决,也在考验市场的强弱,在股市牛市、强势状态下,上调准备金率、加息的事情经常出现,此时往往会成为市场行情的推动器。
  所以正是处于这样的因素,我在周三晚间给大家发文《央行“靴子”落地,刻意打压将结束》,随后周四股指直接高开(而不是很多人预料的低开,原因很简单,之前连续2天刻意打压,早就体现过了相关因素),回补当天缺口后直接上行,盘中创出了本轮新高。虽然如此强势,而且化解了相关因素,但投资者依然还是不放心,因为尾盘出现了回落,而且是权重股是股指上行的主要力量。对此玉名认为,这是刻意打压后的纠正,之前市场连续2天的调整,实际上均是靠打压权重股来完成的,而当央行准备金率提高的“靴子”落地后,那么本来整体涨幅不大的权重就势必要有回归的走势,从而形成了盘面上强势的原因。而实际上尾盘回落跌幅最多是之前与大盘形成跷跷板效应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本来市场活跃的就是以大盘股为首的主流资金,只是主线品种休整时才有其他资金对中小盘个股进行炒作,但这并不能够改变市场热点变化,插曲毕竟只能时插曲,不可能变为主旋律。
  而且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管理层对通胀调控,对哪路资金影响大?玉名认为无疑就是小资金和游资,而对于四季度翻身仗行情的主流资金来说影响不大,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权重股和大盘股的活跃。总体来看,连续调整之后,让主线板块得到了一个必要的休整,同时主流资金也有了喘息的机会,这对行情来说是比较健康,实际上虽然市场调整K线比较多,但我们看到的却是行情在调整中逐步走高,新高不断。后市,我认为股指在3150点一线还会反复争夺,毕竟这里是之前的密集成交区,而且上方有3300~3478点天量套牢盘,因此如今走势不宜过急,进二退一稳步上行更好。

玉名个人空间:想了解个股盘后点评,股市个股每日简评供您检索参考,股市机密内参(早盘、收盘、晚间三次更新)点击研究为您操作个股提供工具。

我希望大家留言可以署一个称呼,这样大家交流更加方便。我也好称呼您,对于您的观点也能够连续。其次是文章是我的思路和观点,难免有些不合适您口味,投资就是个性化的事情,见仁见智,博客是我记录自己记录点滴,以及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地方,希望大家从文章中各取所需吧。无论文章观点如何,博您一笑一乐也是好的。玉名一家之言,供您娱乐^_^谢谢大家,欢迎积极探讨,如有事还可以发邮件探讨,有时间可以到 本博首页去看看其他文章,再次祝福大家投资有好运,玉名拜上^_^

行情深入发展,本周两大考验
点击本链接即可转到网上购买,玉名《选股其实很简单:主体思维选股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