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000点下方构筑多头桥头堡的一周

(2010-10-25 07:38:03)
标签:

财经

玉名

个股

楷体

gb2312

股票

分类: 股票

3000点下方构筑多头桥头堡的一周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新的一周即将开始,其将是本月的收官周,10月行情给了人们太多的惊喜,10.8日复牌跳空上涨,接着又连涨3天,持续突破,随后股指几乎是不停歇地突破了3000点,这样的上涨速度,让A股股民们非常怀念。有人说这个像今年7.19的走势,连续逼空,但实际上当时股指量能没有发生太多变化,而且权重股虚晃一枪之后,实际上是中小盘个股的盛宴,而本波行情则是基金、机构等主流资金重仓股的活跃期,如今而到了本月收官周又有何变化呢。之前一周算是跌宕起伏,周前期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全线上涨一度让市场比较兴奋,很多人也开始热议,是否会有八二风格转换,但从结果来看,这是资金虚晃一枪的动作,实际上重点还是在原来的主线品种上。周中央行的意外加息并未引发市场恐慌性下跌,仅导致盘中强势震荡整理,就在此时前度热点有色、煤炭、农业等资源类个股继续活跃,而受加息影响,房地产板块出现大幅回调,银行、券商板块也呈现冲高回落走势,这说明一线权重股补涨过后依然很难转身成为热点,虽然加息出现但相关政策和赚钱效应都不明朗,市场资金还是热衷于对二线蓝筹股的追捧
  过去的一周可以用日趋复杂来形容,玉名将上周定义为两大考验,18日的行情转折点和21日的经济数据。在18日行情转折日前后出现了个股向两极严重分化的情况(涨跌停个股家数都很多,说明市场内风险较大),因此从该天的走势之后就注定了盘中会有急跌调整的出现,而且改天之后盘面热点走势上也有反复,不过这样的调整也换来了比较有利的因素,虽然盘中有急跌,但个股跌幅普遍不大,跌幅达5%以上的个股很少,也就是说虽然股指走势上没有之前犀利了,但个股风险也小了很多。对于主线板块热点来说,由于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后市也更加稳健。而经济数据方面,从实际发布的数据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的,但这之前却出现了意外的加息,这使得本来日趋平稳的基本面有了新的未知因素。因为大家都知道25基点的加息本身并不能改变太多,但34个月之后加息大门的重启,意味着后续一系列国际货币间的博弈动作,以及国内调控方面动作开始,这是需要投资者后市需要关注的。
  有了这样的铺垫,本周要做的就是完成股指方面的调整蓄势,在2930点一线完成多头的上攻平台的夯实,对于多空平台,其实在之前4.19下跌的时候,5根长阴K线实很好的判断,而多头此波上涨,之前的2590点一线强支撑有起到了明显的指示作用,玉名也是用其帮助大家在节前布局了这波行情。如今又到了再度构筑这样平台的时间了。同时现在个股和热点板块几乎都完成了一波调整,但股指方面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喘息,13、19日本该是两波较好的整理机会,但分别被地产板块,创业板和中小板所阻挠,但该来的总会来,上周持续出现的盘中急跌小调就是为了要完成这样的任务。而实际上急跌缓涨也是最好的方式,面对当下市场资金比较躁动的局面,不计后果、不考虑个股结构的连续上行,会透支空间,不利于行情,而调整时间势必影响资金的积极性,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急跌缓涨的方式,对此投资者应该有所认识,不必恐慌。策略方面,坚定对黄金为首的稀缺资源、农产品为首的价值重估,纸业和航空为首的本币升值概念,此外封基、指基等品种的持有策略,一旦周初完成夯实,那么周后期将有比较不错的再度加仓和补仓期。

 

玉名个人空间:想了解个股盘后点评,股市个股每日简评供您检索参考,股市机密内参(早盘、收盘、晚间三次更新)点击研究为您操作个股提供工具。

我希望大家留言可以署一个称呼,这样大家交流更加方便。我也好称呼您,对于您的观点也能够连续。其次是文章是我的思路和观点,难免有些不合适您口味,投资就是个性化的事情,见仁见智,博客是我记录自己记录点滴,以及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地方,希望大家从文章中各取所需吧。无论文章观点如何,博您一笑一乐也是好的。玉名一家之言,供您娱乐^_^谢谢大家,欢迎积极探讨,如有事还可以发邮件探讨,有时间可以到 本博首页去看看其他文章,再次祝福大家投资有好运,玉名拜上^_^

行情深入发展,本周两大考验

点击本链接即可转到网上购买,玉名《选股其实很简单:主体思维选股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