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股分化预示资金已在调仓

(2010-07-27 07:51:18)
标签:

证券

财经

玉名

个股

新增贷款

股票

分类: 股票

个股分化预示资金已在调仓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央行近期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4.63万亿新增贷款中有1.38万亿流入房地产市场,占比29.8%,低于一季度时的33%。从该角度来看,楼市调控效果并不明显,但从另外的数据来看,则较豁然开朗,那就是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1625亿元,而一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为新增3207亿元,这意味着二季度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量为负1582亿元。众所周知,4月份中旬是国家对楼市调控发力的阶段,银行此时收紧了对开发贷款的发放,同时对已经发放的贷款进行核对、查实,这就使得从源头上将资金控制住了。而另一方面,调控使得地产商着力去扛住房价,对新的土地申购、新开工项目的需求有所降低,从而使得上述数据呈现下降
  综合各因素来看,上半年信贷投向特点还是比较鲜明,即改善信贷结构。09年大部分信贷是投向了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而今年此方面增速明显回落,显示国家对经济结构方向调整的态度,此外中小企业、“三农”和中西部地区则成为资金投向的主要方面。和投资者相关度高的,玉名认为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个人消费,09年下半年开始个人新增贷款就一路超过企业新增贷款成为新增贷款的主力军,而10年上半年该数据呈现先升后降的局面,显示我国在内需方面还有继续挖掘的潜力,尤其是在负利率时代,为存款搬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渠道是关键。另一方面就是票据融资量的降低,这在09年初至上半年时出现了井喷,从而直接导致股市、楼市中资金充盈,制造了一波大行情,如今该项指标快速回落,说明资金更多地进入到实体经济中,当然也与国家调控和市场走弱的因素在其中,总体看,市场在今年想要回到去年那种资金流动性超级宽松的局面是几乎不可能的。
  明确了该点就明确了市场资金面的整体状态,因为当下面临着IPO抽资新一轮提速的预期,农行的上市不仅刺激了现有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热情,也让非上市公司看到了上市后的风光无限,面对着无限的IPO胃口,场内资金的承受力是有限的。近两天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虽然最后都是被多头的护盘所消化,显然市场调整的压力开始显露,玉名认为这就需要投资者在操作上有所注意:首先面对着之前已经放量上涨一波后的滞涨个股,此时不要追高买入了,风险大于机会,而持有此类个股的投资者需要盯盘,一旦股价异动或量能萎缩就要考虑减仓;其次,盘面上持续出现涨少跌多的局面,这说明持续上行之后,股指虽然未有调整,但实际上一批个股已经先于股指调整了,这些需要投资者注意,下面选股一定要非常仔细和小心了,很多个股跟随股指上行时涨幅一般,但调整时却往往跌幅居前,这种风险需要考虑。其三,大盘股和中小盘股的背离。大盘股由唱戏变为搭台,显示资金在调仓。在本次反弹行情之初,我提示过大家,要研究一下中小板综指的走势,因为5.17之后该板块是先反弹15%随后才出现调整的,因此我们看到了其6.29长阴的未知和5.17位置接近,而且由于其上涨惯性大,对资金需求量小,因此在调整时也滞后于主板市场,那么此时投资者应该注意一下中小板个股方面的机会,而对主板市场个股做一个清理。实际上当下的股指,如果主力志存高远的话,应该对于6.29收复之后做一个确认,也就是有一个主动的回踩确认的动作,这样更有利于市场稳健上行,也有利于消除空头对市场的压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不仅是投资者需要清理手中个股以应对市场分化,市场本身也需要一个清理。

 

玉名个人空间:想了解个股盘后点评,股市个股每日简评供您检索参考,股市机密内参(早盘、收盘、晚间三次更新)点击研究为您操作个股提供工具。

 

我希望大家留言可以署一个称呼,这样大家交流更加方便。我也好称呼您,对于您的观点也能够连续。其次是文章是我的思路和观点,难免有些不合适您口味,投资就是个性化的事情,见仁见智,博客是我记录自己记录点滴,以及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地方,希望大家从文章中各取所需吧。无论文章观点如何,博您一笑一乐也是好的。玉名一家之言,供您娱乐^_^谢谢大家,欢迎积极探讨,如有事还可以发邮件探讨,有时间可以到 本博首页去看看其他文章,再次祝福大家投资有好运,玉名拜上^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