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因素交汇防空头反击

(2010-07-15 07:51:18)
标签:

财经

经济

玉名

通胀

gdp

股票

分类: 股票

三因素交汇防空头反击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今天是经济数据出炉的时间。回顾一下先行发布的数据,央行发布数据称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63万亿元;6月新增信贷6034亿元。按照央行预定的四个季度的信贷节奏3、3、2、2分析,今年完成年初提到了7.5万亿新增贷款是比较可期的。同时广义货币M2余额67.39万亿元,M2增速从30%的高位降低到了18.5%的水平,这大大降低了流动性过剩的担忧,说明通胀预期得到有效管理。总体来看,玉名认为央行在上半年很好地完成年初的任务,从金融危机超宽松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过度是成功的,投资者所预期的那种09年初的信贷井喷和整个市场流动性超级充裕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一个更加平稳和均衡的资金环境或更适合市场未来的发展。包括汇改的出现,旨在平衡人民币与各币种间的兑换压力,让整个国际金融环境更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关于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通胀,显然经历过了上半年的诸多的调控之后,目前已经基本可以确定在三季度CPI会从高位逐步回落,全年通胀压力最大的时期已经过去。由于去年基数较低,CPI同比增速会在6、7月份继续保持在3~3.6%区间,随后就将有比较明显的回落,尤其是食品价格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这对通胀回落形成了支持。而在PPI方面已经开始了环比的回落走势,包括PMI指数中的购进价格指数持续回落也说明通胀压力开始降低。除了通胀,人们最关心的就是GDP方面,因为这决定了整个经济形势,包括后面调控的空间和力度,从目前来看,二季度GDP增速较一季度的11.9%增速会下降,但依然可以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而全年增速达9%也是可期的。玉名认为当下我国经济,实际上处于一个无近忧,须远虑的时期,目前由于调控楼市、调经济结构,会使得GDP方面受到一些影响,但这样的让度可以使得我国经济未来增长更健康,持续性更强,包括股市方面此时的调整,也是在为以后上涨打下基础,从这个角度看问题,那么我希望此时调整越充分,经济结构调整越合理、越彻底,那么将来股市的机会就越丰富,空间就越大。
  今天是三因素交汇,经济数据、农行和股指期货合约平移,经济数据上面已经详细分析了;农行在昨儿也分析了,关键不在于破发,而是在于是否高开,破发对股指来说是机会,低开高走,而高开3元之上则是风险;对于股指期货持续的贴水说明多头有些心虚,而空头大幅减仓之后,将尴尬留给了多头,多头平仓势必会使得合约有一波调整的压力。同时本周又是5.17之后周线阴阳交错节奏后的周阴线时间,还是7月唯一的变盘时间点,如此多的因素叠加到一起,不得不让投资者感到一些困惑。玉名则认为时间点叠加的因素越多,那么对股指影响的时间越久,影响周四走势的因素虽然复杂,但这对后市股指方向有决定性的影响,该天低开高走,则股指有望围绕6.29长阴顶端展开一波冲击,主要是对套牢筹码展开清洗,那么后市机会就会逐步多起来,市场有望得到一段时间的恢复;若是高开低走或者低开低走,那么市场会重新趋弱,再次探低。股市资金就是如此,没有永远的多头、空头,只有永远的利益,无论是农行上市的利益群体,券商资金空头撤离,还是游资抄底、场内资金自救等因素,最后形成了多头的合力,在长阴后出现了持续的阳线反弹,但当农行上市完成,游资抄底赚取一波利润,场内套牢盘解套,那么先撤离的资金就将引发一波多米诺骨牌,从而形成空头的反扑。多空如何抉择,将是今天最值得投资者关注的事情,场外耐心等待。

 

玉名个人空间:想了解个股盘后点评,股市个股每日简评供您检索参考,股市机密内参(早盘、收盘、晚间三次更新)点击研究为您操作个股提供工具。

 

我希望大家留言可以署一个称呼,这样大家交流更加方便。我也好称呼您,对于您的观点也能够连续。其次是文章是我的思路和观点,难免有些不合适您口味,投资就是个性化的事情,见仁见智,博客是我记录自己记录点滴,以及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地方,希望大家从文章中各取所需吧。无论文章观点如何,博您一笑一乐也是好的。玉名一家之言,供您娱乐^_^谢谢大家,欢迎积极探讨,如有事还可以发邮件探讨,有时间可以到 本博首页去看看其他文章,再次祝福大家投资有好运,玉名拜上^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