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主力早已暗渡陈仓

(2009-03-11 07:51:57)
标签:

证券

财经

玉名

个股

用电量

股票

分类: 股票

警惕主力早已暗渡陈仓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周二股市低开后来回振荡,截至到14点,依然是以昨日收盘附近进行拉锯,尾盘时权重股开始发力,中石油、中石化、保险股等发力带领股市上行,最终股指翻红向上,沪指收于2158.57点,涨1.88%,成交692亿元;深成指收于8045.66点,涨1.24%,成交348亿元。走势显示这样的上涨并不可靠,而且没有量能的支撑,虚涨如浮云。
  2月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4.5%,同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内部的1-2月电力工业统计快讯(由于是快讯所以只是方向参考,最终要看实际数据公布)显示,1~2月用电量为4973亿千瓦时,发电量为4873亿千瓦时,同比降低4.3%左右。1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251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88%,而2月用电量结束了连续负增长的趋势,同比增长6%,但由于春节假期等因素的影响,1月和2月的数据合并统计方才有意义,因此,从1~2月份数据较去年11月的同比下降8.6%、较12月的同比下降8.93%来看,用电量下滑势头确实得到了减缓,也体现了工业经济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整体上依然看淡
  周二晚评,我给大家分析了2月份CPI和PPI数据,现在很多人对于这两个数据的双降发表了通缩的忧虑,我觉得未必如此,因为晚评中我分析到了下降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去年的基数较高,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所致,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外需和内需同时降低所致,而仅仅凭单一的数据就说通缩,很牵强,还是要看同期数月的环比数据还行。目前我国经济依然出现困难的时期,企业应然要面临去库存化,因为成功的去库存化至少要经历两次,一次以供给收缩为主,表现为低产量,一次以需求推动为主,表现为高产量,当前实体经济已经完成第一次去库存化过程。随后发生的二次去库存化如果在一个高产量水平上完成,并且M1与M2增速差掉头向上,就有很大把握判定流动性将推动估值水平加速上升。如果在多次去库存化后产量还是低水平反复,市场走势变为前高后低。因此目前还不能够说企业已经走出困境,只能够说企业的困境有望减小。
  周二的上涨主要来自于尾盘,而且主要来自于权重股,其中沪深两市涨幅超过5%的个股仅有150余家,超过3%涨幅的只有550余家,而涨幅小于3%的个股却达到了1000家以上,这就说明虽然周二是上涨,但超过6成的个股周线下跌。为什么现在我们要分析基本面,并且在3月4日的文章中就要确定资金性质。主要原因就是我之前介绍的市场的主导力量改变了,之前是游资引发的资金推动型,行情特点就是抛开所谓的基本面、价值,追求的就是个股效应,所以很多个股出现翻倍,几倍的快速涨幅,很多投资者开始困惑;而自从2月的的下跌之后,游资撤离,维稳资金入场,行情重新回到了常规,基本面、价值成为了主导,所以我们看到近期活跃的都是权重股,之前连续上涨的个股出现了调整,而此时很多投资者却依然没有从之前的行情中清醒过来,还是去追寻所谓的资金推动,实际上这波行情已经过去,游资早已撤离,成交明显萎缩就是最好的例证。为什么很多股民看不懂走势,为什么很多股民节奏总是慢半拍,就是缘于此。所以我从3月初起,提醒大家行情性质的变化。短线看大盘虽然出现了技术反抽,但主要力量来自于权重股,成交量的继续萎缩更说明了买盘的观望气氛继续浓厚,目前股指依然不具备制造一波新的行情,这点投资者一定要明白,短线大盘如果没有量能的维持,还会重新下探,一些激进的投资者可以用少量仓位做一些短线,但稳健投资者应该继续选择轻仓观望。想了解个股盘后点评,股市个股每日简评供您检索参考,股市机密内参(早盘、收盘、晚间三次更新)点击研究为您操作个股提供工具。 

我希望大家留言可以署一个称呼,这样大家交流更加方便。我也好称呼您,对于您的观点也能够连续。其次是文章是我的思路和观点,难免有些不合适您口味,投资就是个性化的事情,见仁见智,博客是我记录自己记录点滴,以及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地方,希望大家从文章中各取所需吧。无论文章观点如何,博您一笑一乐也是好的。玉名一家之言,供您娱乐^_^谢谢大家,欢迎积极探讨,如有事还可以发邮件探讨,有时间可以到本博首页去看看其他文章,再次祝福大家投资有好运,玉名拜上警惕主力早已暗渡陈仓警惕主力早已暗渡陈仓警惕主力早已暗渡陈仓警惕主力早已暗渡陈仓警惕主力早已暗渡陈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