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永久”牌自行车

(2022-09-07 10:12:36)
标签:

随笔

情感

怀旧

    昨晚梦中回国,没有遇见亲朋故旧,却梦见陪伴我20几年的自行车。在存车处密密麻麻的几排各色车子中,我一眼就看见了我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大杠上依然裹着熟悉的绿色胶带。开锁,倒车后退,扭转把手,交“对牌”,推出存车处,骗腿骑上,却不知要去往哪里……一激灵,醒了!

 

    我的这辆“永久”牌自行车是1972年用妻补发的转正工资买的,178元。按照当年月工资扣除生活必需品花费之外的购买力折算,大约相当于现在买一辆20211.5L桑塔纳轿车。若要按照购买难度系数折算,则是无价的,因为首先得要有“自行车购买券”。

    “自行车购买劵”很难得到,单靠单位发,不知会等到何年何月。而且劵面上限定购买什么牌子的自行车,持劵人无法自主选择,只能碰运气。于是妻只好委托在宝鸡百货公司工作的姨夫帮着买一辆。百货公司的人员也不是谁想买就能买到,也要等机会。按照我的“笨想法”,比如说来了一批货(自行车),先印出等额购买劵,再按照一定比例分发到各系统(再由系统分发到所辖各单位),还留有少量机动劵,以便照顾相关部门“关系户”以及本系统特殊需要人员(也可以叫“后门”)。等了几个月,姨夫终于帮我们买了一辆28永久牌自行车。

    70年代,热卖的自行车有上海永久、天津飞鸽、上海凤凰三大品牌,其他算是杂牌车。其中要数“永久”最热门,机械性能好,皮实耐用。那时有的单位常用“永久牌”夸赞某人安心岗位工作、办事可靠;假如某人心浮气躁,总想着换岗或调动工作便会被批评为“飞鸽牌”。虽是戏言,也可见“永久”这个牌子的口碑很好。

    一辆自行车从宝鸡到咸阳的托运费大约花了一个人的火车票钱。那时买回来一辆自行车相当于新增加一个家庭成员,先得持户口本或单位证明到公安局给自行车“上户”,然后才能上路骑行。“上户”时要在车轴及把手处砸上钢印编号,安装车牌,领取自行车登记本,当然要收取手续费。以后还要定期审验或换本。感觉和现在管理私家车差不多。

    如今有私家车一族常习惯说自己的“爱车”如何如何,我非常理解,这并不是矫情。那时对新自行车的爱惜,就像现今对私家车一样,呵护有加。在工厂工作的人总要设法弄来电工胶带把大杠、前后叉都缠上,有的人还用软塑料包皮电线,一圈一圈把后座也缠上,以保护好烤漆。我们的“永久”车也被妻精心包装一番,离老远就能认出来。

    那个年代自行车的利用率都很高,上下班代步,买粮买菜负重,接送孩子上下学,走亲访友,都离不开自行车。

    除了市区内的日常功用,我还有两年多时间长途骑车的经历。那是1978-1980年上大学期间,因学校偏远,离家约150里路,从家去学校有100里路可以先乘坐火车,到中间站下火车后还有50里乡村公路到学校。白天有很少的汽车班车,中途还要转车,错过班车便无法返校,很不方便。那两年先是妻有身孕,接着女儿出生,家务繁杂,我便坚持每周周末回家,尽可能为妻分担一点家务。妻若加班,我可以在家照看孩子。

    入学时,为了方便以后周末往返,开学初我把自行车托运到中间火车站。再骑车到学校。待到周六下午回家,我先骑车50里,到中间火车站把车子寄放在一位熟人家里,然后转乘火车回家。周日下午返回学校时,在中间站下车到熟人家取车子,不敢久停,趁天未黑,赶紧骑车赶路。有时火车晚点,下火车后骑车上路不久天便黑了。乡间公路路况不好,偶有卡车驶过,会卷起一阵扑面尘土。汽车过去,眼前一片漆黑,难免心惊。晴天还罢了,遇到雨雪天,穿上雨披,视线受阻,骑行更是艰难。如今我很难想象,那两年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或许是因为有双向动力吧,一头是学业和前程,一头是家庭和亲情,哪一头都不能放手。放寒暑假时,我会从学校一路骑行150里路回家,路上大约需要五六个小时。两年多下来,粗算一下,我大约骑行了1万里路。1万里路风和雨,期间究竟爆过多少次胎,补过多少次带,我已记不清了。我的“永久”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求学与顾家的见证,无疑也是有一半功劳的。

    后来女儿到市内上高中时,我又骑车接送了一年多,直到女儿学会骑自行车,并给她新买了一辆24坤车。那一段时间,我的“永久”负载着双倍的重量和两代人的期望,行进在并不宽敞的老城街道上。如今回想起来,也是五味杂陈。当女儿考上大学远行,我和我的“永久”一下子便闲了下来,闲得有些失落。加之“永久”毕竟有些老旧,又买了一辆26梅花车供日常市内采买之用。“永久”算是彻底被闲置了。一段时间过后,发现轮圈已有锈斑。有时晚上甚至忘记搬进室内。1998年的某一天,忽然想看看我几天不见的“永久”,却四顾茫然,再也寻觅不见。那一段时间,单位大院里丢了不少车子,想必是被人偷走了。如果偷车人自用,或转卖给他人用,我的“永久”也还算发挥了“余热”,毕竟比闲置要强。但愿新主人能善待这部老车。如果我的“永久”还健在,今年已经50岁了,写此文算是纪念。

    遗憾的是,几十年来我拍了那么多照片,居然没能给我的“永久”拍一张照片留念。只能在梦中与我的“永久”见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